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苞脚菇

移除 6,4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草菇04.jpg|缩略图|[http://www.qnong.com.cn/uploadfile/2017/0817/20170817091555595.jpg 原图连接][http://www.qnong.com.cn/zhongzhi/shucai/18416.html 图片来自黔农网]]]
''' 草菇 ''' 又名兰花菇、苞脚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300年前我国已开始人工栽培,在20世纪约30年代由华侨传入世界各国,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 草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菇含207.7mg [[ 维生素C ]] ,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 [[ 脂肪 ]] ,0.91g灰分。草菇 [[ 蛋白质 ]] 含18种 [[ 氨基酸 ]] ,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还含有 [[ ]] [[ ]] [[ ]] 等多种矿质元素。 草菇因常常生长在潮湿腐烂的稻草中而得名,多产于两广、福建、江西、台湾。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极美,故有“兰花菇”、“美味包脚菇”之称。
==起源==
===养分===
研究表明, [[ 葡萄糖 ]] [[ 果糖 ]] [[ 蔗糖 ]] [[ 蛋白胨 ]] [[ 天门冬酰胺 ]] 、谷氨酰氨等都是草菇的良好碳、氮源,稻草、废棉、蔗渣等是栽培草菇的主要材料。分析表明,废棉中天门冬酰胺、谷氨酰氨较为丰富,两者含量占其氨基酸总量的1/3,可见,废棉是栽培草菇的理想材料。但废棉的含氮量不一,在0.25-1.45%之间,而草菇培养料含氮量以0.6-1%为宜。补充大豆粉可提高产量。
===酸碱度(pH)===
===菇房的设置===
中国室内草菇栽培始于70年代初期,多数利用夏天闲置的塑料大棚, [[ 香菇 ]] [[ 蘑菇 ]] 房,或旧仓库进行生产,此外,2010年南方主要采用泡沫板为材料建立菇房。这些菇房多数设在地势较高,开阔向阳,背北朝南,冬暖夏凉的地段。 每个菇房约为15~20m2,高2.5-2.8m。过大,加热升温慢,保持恒温较困难;过小,面积利用率低,通风不良,容易诱发病害。室内设上、中、下窗和床架,下窗高出最低床架0.1m,床高2.3m,宽0.7-0.9m,4-6层,每层距离0.5-0.6m,室内装有排气扇和日光灯,照度50lx,地面铺设管道以便通入蒸汽消毒或加温。
===品种选择===
===栽培季节===
长江以南如 [[ 武汉 ]] [[ 上海 ]] 一带6-8月较适, [[ 长江 ]] 以北如 [[ 石家庄 ]] [[ 北京 ]] 一带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较适。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在自然条件下,春未夏初到秋未均可栽培,即4-10月,而以春未时节4-6月最适宜,此期间气温回升较慢,波动不大,雨水较多,湿度较恒定。夏季易受高温暴雨影响,产量不如春、秋两季,应特别注意通风降温和控湿,如料温高于35℃,子实体难以形成;空气湿度过大(常大于90%),会影响菇蕾吸收与输送营养,从而生长受抑制;秋后栽培气温下降较缓慢,但秋高气爽,湿度不易控制,产量比春未低。 一般而言,当地月平均温度22℃以上,日夜温差变化不大,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栽培。
===培养料的配制===
==新技术==
栽培季节: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35℃,最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 温度为26~34℃,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从堆料到出菇结束约需1个多月,是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温度最高,生长周期最短的类型。根据草菇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可选择适当的栽培时期。 栽培原料:棉子壳、废棉、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花生壳及栽培完平菇等均可使用。要选用干燥、无霉变的新鲜草料。场地选择与处理 菜棚、菇棚、室内、室外、树林下、阳畦、大田、果园等场所均可生产。大棚要加覆盖物,并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老菇棚要进行熏蒸,杀虫灭菌。 原料处理:在菇棚附近,挖1个长6米,宽2.5米,深0.8米左右的土坑(土坑大小可根据原料用量灵活掌握)。将挖出的土培在坑的四周,使土坑深度增加至1.5米。在坑内铺1层厚塑料膜,而后,铺1层草料,如此进行,直到填满为止,最上层为石灰粉,石灰总量约为草料总量的8%。在草料上面加压沉淀,以防草料上浮。最后,往土坑里灌水,直至没过草料为止。同时,把麦秸总量8%~10%的麸皮装入袋中浸泡,泡24~36小时。  入棚、建池、播种:把泡过的草料挑出,沥水半小时后入棚。南北向建畦,畦宽0.9~1.0米。先铺1层厚20厘米左右的草,再撒上1层处理过的麸皮。用手整平,稍压实后播第1层种。按每平方米0.75千克的播种量,取出1/3的菌种,掰成拇指肚大小的块,再按穴距和行距均为10厘米左右的规格,在哇两边分别点播2行菌种。中间部位,;因料温会过高而灼伤菌种,故不播。之后,再铺1层厚为15厘米左右的料草和麸皮,把剩余的3/2菌种全部点播在整个床面上。最后,在床面上薄薄地撒1层草料,以保护菌种。用木板适当压实后,将垄做成弧形,以利覆土。料的总厚度为30~35厘米,畦间走道宽30厘米。*<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304063908_567506/ | title=畅销的草菇怎么种出来的?看草菇早春大棚栽培高产技术 | date=27 三月 2019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6 三月 2020 }}</ref> 覆土、盖膜:把畦床压成弧形后,在料面上盖1层2-4厘米厚的黏性土壤。可在走道内拌入部分腐熟的发酵粪肥。覆土完毕,在床面上覆1层农膜,以保温保湿。废旧的薄膜要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消毒后再用。覆膜完毕,在料内插1支温度计,每天观测温度,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料温不要超过40℃,如超过,要立即撤膜通风,并在畦床上用木棍打眼散热。发苗 支拱 覆膜3天后,每天掀膜通风几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到第7~8天,菌种即可布满床面。此进,应在畦床上支拱,拱上覆盖薄膜。将拱棚两头打开一半通风,两面不要盖得太严。如温、湿度适宜,也可不用拱棚。 出茹管理:播种后10天左右便开始出茹,此进,要注意掀膜通风。待出菇多时,在走道内灌水,保湿、降温。如温、湿度适宜,要撤膜通风,防止高温使菇蕾死亡。如畦床过干,可在棚边挖1个小坑,铺上薄膜,放入凉水,预热后喷洒床面。采收 现蕾后2~天采收,每潮采4~5天,每天采2~3次。隔3~5天,第二潮菇又产生了,一般能采一3~4潮菇,整个采菇期为20~25天。  ==小垄栽培法==  ===菇畦准备===  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和草帘以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视棚长而定,菇畦间距30厘米,既作人行道又是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然后喷0.2%敌敌畏和0.1%多菌灵灭菌杀虫。  ===培养料处理===  把麦、稻草截成3厘米长草段,用2%石灰水加0.5%复合肥泡浸24小时捞出,沥去余水后待用。 选好菌种选用“V’系列的草菇栽培种,以菌龄不超过18天、菌丝丰富并有棕红色的厚垣孢子、无杂菌的菌种为佳。  ===栽培方法===  将稻、麦草段均匀地铺在挖好的菇床里,一层草段一层麸皮一层菌种分层铺放,麸皮用量为总干草量的5%,菌种的用量为10%,如此分层铺放要重复3次,最上面一层菌种稍多些,然后将小垄上的松土薄薄撒一层在料面上。这样料面将隆凸成小垄,高10-12厘米,再用木板将料压紧实。料上床后,沿菇畦长度方向架小竹拱棚,棚高度50厘米左右,覆盖农膜保温;畦间蓄水沟灌满水。保持大棚里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气温不低于28℃,过48小时以后揭开小棚上的薄膜透气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出菇后管理===  从播种到现菇蕾一般需要9-10天,现蕾后3-4天即可采收。草菇采摘标准:菇体呈长卵形,在伸长期末开苞出伞。  ===采菇后管理===  采菇后对菇床不能喷水,要覆盖薄膜两天,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可再生菇两潮,每潮菇前要喷施一次0.1%的尿素肥水溶液,促使草菇生长快、质量好。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更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宜: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宜食;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神经衰弱者宜食;癌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贲门癌、胃癌患者宜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 忌:猴头菇补虚健胃,诸无所忌。 ==营养价值==  草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菇含207.7mg维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还含有磷、钾、钙等多种矿质元素。*<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108034004_362038 | title=草菇竟然可以抗癌 | date=28 七月 2016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6 三月 2020 }}</ref>  ==视频== 草菇种植技术及种植技术要点 增产增收是关键  {{#iDisplay:b0726v96saz|800|600|qq }} ==视频== 草菇换种新做法 比煲汤好吃百倍 零厨艺都会 全家都喜欢  {{#iDisplay:c0649x6uisp|800|600|qq }} ==视频== 浓郁滑嫩的蚝油草菇牛肉, 让美味唤醒你的味蕾  {{#ev:youku| XMzQ4NTUzODU1Ng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