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人力车

增加 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力车 ''' ,又称作黄包车,或者东洋车,是一种依靠 [[ 人力 ]] [[ 交通工具 ]] ,一般有两个轮子,上有座位可坐一到二人,由一个人在前面拉行(也有的洋车后边有人推) 人力车主要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尚未发达的时代,在亚洲各国的城市地区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ref>[https://new.qq.com/omn/20180418/20180418A0FCGT.html 老照片:19世纪末日本贵族妇女的出行方式],腾讯网 , 2018-4-18</ref>。20世纪后半以后其交通工具的功能,逐渐被 [[ 三轮车 ]] [[ 机动三轮车 ]] 所取代,现在主要是在观光景点使用。
==起源==
[[ 朝|清]][[ 康熙 ]] 本《孔子问答‧小儿论》插画即出现后推型的人力车。有别于需站在车上的马战车,可供长者乘坐的两轮车,不晚于 [[汉朝| 汉代 ]] 出现,即所谓的“安车蒲轮”。
人力车最早在1869年在 [[ 日本 ]] 被发明出来。而具体发明者则有多种说法,比较广泛为人接受的说法是洋介泉(Izumi Yosuke),也有说法称是由 [[ 美国 ]] 传教士乔纳森·斯科比(Jonathan Scobie)或是美国 [[ 铁匠 ]] 艾伯特·杜尔曼(Albert Tolman)发明。最早仅是个人在横滨街上使用,但很快即开始在当地流传使用,在几年之间已经成为日本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中国大陆==
===引进===
1873年,一位叫梅纳(Menard)的 [[ 法国 ]] 商人从日本抵达 [[ 上海 ]] ,试图把人力车引进中国以图获利,获得了法租界公董局的同意。公董局以发放牌照收税的方式来作管理。1874年米拉正式成立了 [[ 公司 ]] ,到该年底,在上海已有十家公司成立,有近千辆人力车在营业。其后逐渐在上海各地区流行起来,到1914年时,仅公共租界就有9178辆的人力车。
除了在上海之外,人力车也很快地传布到中国各个大城市。1906年,人力车引进到成都<ref>[https://www.sohu.com/a/231455458_99997284 老成都的“公交车”是怎么来的?] ,搜狐, 2018-5-13</ref>;著名小说家老舍所著的《骆驼祥子》之中,便描写了北京的人力车夫的生活。
===改良===
引进中国之后的几十年间,人力车也作了许多的技术改进,包括轮子由木轮先改成橡皮轮,最后改用打气的 [[ 轮胎 ]] ,增加了行走的稳定度;增加了靠背和 [[ 弹簧 ]] 坐垫,以使乘客舒适;增加了 [[ 车灯 ]] 以利晚间的行动。
===经营===
===人力车夫===
出劳力的人力车夫的生活一般都辛苦,在1930年代,搭乘人力车的价钱大约是一英里收费不到20分,比当时乘出租 [[ 汽车 ]] 要便宜很多,一般市民可以负担的起,加上人力车相较于汽车而言,可以进入许多较窄的巷弄,因此成为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但人力车伕花费大量的劳力,但所得扣除租车费用之后,收入甚少。据估计,在1930年代,上海约有80000左右的人以拉人力车维生,大多是外地移入的下层贫民。
==视频==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