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熊本城

增加 12,37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熊本城'''<br><img src=" https://kumamoto-guide.jp/files/a91fdac…”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熊本城'''<br><img src=" https://kumamoto-guide.jp/files/a91fdacb-66af-4419-a993-c32ba2366044_xl.jpg?1500627263 "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kumamoto-guide.jp/tw/spots/detail/122 圖片來自KUMAMOTO CITY]</small>
|}
'''熊本城'''({{lang-ja|熊本城}})位於[[日本]][[熊本縣]][[熊本市]][[中央區 (熊本市)|中央區]]。別稱'''銀杏城'''({{lang-ja|銀杏城}})。熊本城與[[名古屋城]]、[[姬路城]]同稱為[[日本三大名城]]。

==簡介==
熊本城是[[豐臣秀吉]]旗下大將[[加藤清正]]受封為熊本城主後於1601開始動工、1607年完工的城堡。因為城內種有許多[[銀杏樹]],所以又稱為[[銀杏城]],由於當[[加藤清正]]建造此城時,已經考慮到萬一發生[[圍城]]戰時,城內需要有食物供應,因此便廣植銀杏,甚至連城內地席的材質,都是利用[[芋莖]]晒乾做成的,可以作為圍城戰時的[[戰備存糧]]。

熊本城剛完成時周圍9公里、佔地大約98萬平方公尺,擁有3座[[天守閣]]、49座[[櫓]]、18座[[櫓門]]、29道城門,規模相當壯觀。

==歷史沿革==
===明治時代前===
文明年間(1469年-1487年),作為肥後守護菊池氏同族的出田秀信開始建築[[千葉城]]。熊本城歷史就此開始。

16世紀早期出田氏勢力衰退。在大永、享祿年間為菊池氏領地,由[[鹿子木親員]]建造[[隈本城]],並將[[藤崎八幡宮]]遷宮。1550年(天文19年)[[大友義鑑]]遭到家臣殺死。與義鑑敵對的[[菊池義武]](義鑑之弟,以養子身份繼承菊池家)控制了隈本城。1554年大友氏攻佔隈本城,此後約30年左右由大友氏控制。<ref>[http://www.tabimook.com/kumamotojyo.html 熊本観光名所〜熊本城の歴史〜] tabimook </ref>

1587年([[天正]]15年)[[豐臣秀吉]]完成[[九州征伐]]後,當時城主城久基移封筑後国。由秀吉家臣[[佐佐成政]]入主,成政不理秀吉指示進行檢地,導致了[[肥後國人一揆]]。1588年佐佐成政被責令[[切腹]]自盡,由[[加藤清正]]成為城主。

1591年加藤清正在茶臼山丘陵一帶開始建造城堡。約1600年([[慶長]]5年)天守建造完成。[[關原之戰]]後清正成為肥後國52萬石大名。1606年築城完畢,翌年將城堡由'''隈本'''改名為'''熊本'''城。然而,在1625年([[寬永]]2年),熊本城遭遇強烈地震,並且導致城內的[[火藥庫]]誘爆引發大火,破壊十分嚴重。

1632年([[寬永]]9年)由[[細川忠利]]取代加藤氏管治[[熊本藩]]。忠利接管熊本城後,立刻下令儘速修復熊本城城池。該修理工程花了超過10年以上才算大功告成。後來,由於熊本地區在[[江戶時代]]頻發地震,所以歷代[[細川氏]]城主一直重視維修熊本城,避免城池遭受臨界損害。直到[[廢藩置縣]]為止,為[[細川氏]]宗家的居城。

===明治時代及之後===
在幕末時代藩內分為学校黨、實學黨及敬神黨三派。1870年實學黨以「戰國時代的遺物」向新政府提出拆城建議。但是拆除當天卻停止工作。

1871年廢藩置縣,熊本縣縣廳在城內二丸設置。同年縣廳改在花畑邸鎮西鎮台。駐守熊本鎮台後,將老朽化的櫓及多重櫓逐個拆卸。特別是西出丸石垣。在西南戰爭前,只保留本丸主要部份的天守及本丸御殿。

1876年[[神風連之亂]](亦稱敬神黨之亂)期間,反亂者[[太田黑伴雄]]控制了城內的砲兵營,很快被政府軍鎮壓。

[[西南戰爭]]時期,熊本城是政府軍的重要根據地,對抗守舊勢力[[西鄉隆盛]]所帶領的[[西鄉軍]]。不過在西鄉軍發動攻勢3天之前,其[[天守閣]]意外發生大火,火勢雖然立刻獲得控制,但是許多重要的文物、城樓已遭到燒毀。現存天守閣是日本昭和35年(1960年)重建。戰爭方面,熊本城是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名城,其中以稱為「倒武者」(武者返し)的石牆最為出名,又斜又抖的石牆讓敵人不易爬上石牆,就連以西鄉隆盛為總帥、以英勇出名的[[薩摩武士]],使用加藤清正在建築熊本城時根本不存在的大砲等武器圍城52日後也無法攻陷。政府軍在[[谷干城]]指揮下成功擊退西鄉軍,西鄉軍並沒有一人進入城中範圍內。

西南戰爭後直至大正年間,倖免於火災的另一部分城樓被陸軍逐個拆除。

1884年城内設置午砲台,使用空砲進行報時(1941年停止)。

1933年熊本城跡列為[[日本指定史跡]]。1955年列為日本的[[特定史跡]]。1960年慶祝熊本城350周年,熊本市籌得1億8000萬日圓重建包括大小天守、平櫓等。城內公園亦開始收費。而大天守內部為博物館。2007年建城400周年紀念,再將部份建築還原。

2016年4月14日開始,熊本縣發生多宗震度逾6級的[[地震]],其中16日的[[主震]]規模達7.3級,造成熊本城多處城牆石垣及屋瓦崩落。熊本市市長[[大西一史]]於7月26日表示,熊本城天守閣將於2019年修復,而整座城的修復希望能在20年內完成,總體修復費用逾600億日圓。<ref>[http://www.sankei.com/west/news/160726/wst1607260054-n1.html 熊本城復旧、20年後目指す 熊本市長「天守閣は3年で」全体費用600億円超] </ref> 產經WEST 2016.07.26,城堡的修復計劃已正式開始。整座城堡的完全修復和復原的完成日期計劃預定在2036年。

==熊本城築城傳說==
熊本城築城傳說中,最有名的故事是「橫手五郎的首掛石」。

傳說,這塊凹字形的大石頭是建築熊本城之際,幾個大男人合力搬也搬不動,卻由1位名為橫手五郎的怪力男掛在脖子上走了兩公里路程從花崗山搬運過來。

天草地區內亂時,城主加藤清正殺死了五郎的父親,五郎為了復仇,假扮成石工,混進城內加入築城施工伺機打算暗殺加藤清正。後來風聲走漏五郎被換到挖掘水井崗位,並利用五郎挖掘水井時,從上面投入大石要把他活埋,不過,五郎毫不費力不斷地接住石頭並置於腳下做為立足處,不斷的往上昇,之後眾家臣命人拋進大量細沙,才把五郎活活埋死。

這塊花崗岩,被稱為「首掛石」,重1.8噸。據說此後持續發生鬼魂作祟的情形,後來就在橫手村建造祠堂供奉五郎為橫手大明神。

橫手五郎的父親是木山彈正,木山是肥後國南邊天草豪族之一。當時肥後國北半邊是加藤清正的領土,南半邊則屬於小西行長的領地。小西行長在建築宇土城時,央求當地五豪族協助,卻遭拒絕。豐臣秀吉認為這是造反行為,命加藤清正協同小西鎮壓天草叛亂。

加藤清正與木山彈正單騎對打時,日頭已下山,四周昏暗。彈正壓著清正躺在地面,某士兵分不清到底誰是主人,開口問纏在一起的兩人:「主人是上是下?」在下面的清正大喊:「從上面一口氣刺下!」士兵聽命地用長矛一口氣刺穿兩人。結果長矛刺死了木山彈正,卻在清正的盔甲腹部停止,清正好不容易才擺脫困境。

木山彈正的側室阿京,聽聞丈夫戰死的消息,親自率領2、30騎娘子軍闖入加藤軍陣地,打算砍下清正頭顱。就在阿京騎馬奔向清正時,突然被擋住去路的梅花樹枝挑起阿京頭上的頭盔。加藤軍發現騎在馬上的武將是女人,周圍的眾兵全蜂擁上,把阿京拖下馬匹,用長矛刺死。

阿京斷氣前,死不瞑目地大喊:「這梅樹於日後即便開花,也將永遠不會結果!」之後,人們便把這株梅樹取名為「兜梅」。這株樹齡5百年、高3公尺、根部圓周約2公尺、東西樹枝長約11公尺、南北樹枝長約6公尺的臥龍梅(白梅),是熊本縣指定天然紀念物,位於天草市[[延慶寺]]後院。據說每年都會開花,卻不會結梅子。<ref>[http://www.zipangguide.net/travel/sight/kumamoto/kumamoto_castle.html 熊本城] 日本見聞 </ref>

==熊本城建築特色==
由日本[[織豐時期]](1573年~1603年)至日本[[江戶時期]](1603年~1867年)初期之間所建的城堡當中,熊本城是極少數不但成為戰場而且還留著城郭的城堡。在日本還留有大規模的[[城郭]]不多,唯有福島縣的[[鶴城]]、兵庫縣的[[姬路城]]等。

熊本城是一座平山城。城池全長5.3公里。西南的古隈本城及東北的千葉城被包括在内,稱為出丸。

===石垣===
清正特別擅於建造石垣。熊本城的石垣大多修建成「武者返」的形狀,起初坡度較平缓,到上部則近乎垂直。城池採用[[蔚山倭城]]時的技術。防守集中在南方,以應付假想敵[[薩摩藩]]的入侵。在[[熊本市役所]]外的石垣,更為日本最長的。

===天守閣===
大天守內部為地上三重六層地下一層的建築,稱為「第一天守」。小天守內部為地上三重四層地下一層的建築,稱為「第二天守」或「御上」,是城主夫人的居所。另外,城東北的清正建立的豐國廟跡(立田山中腹)和城西南妙解寺跡(花岡山麓)的細川家靈廟,這兩者與這兩者與天守在一條直線上。

明治10年天守閣在(1877)西南戰爭前燒毀,現在的天守是昭和35年(1960)依據老照片重建而成。白灰泥牆和黑色壁板的搭配強勁有力,大天守最上層的凸窗上帶有「唐破風」的曲線裝飾,下層也帶有「千鳥破風」的翹曲美麗裝飾。現在也是號稱「熊本驕傲」的建築物。

一進入天守閣,可以看見高低不等的地板、要低著頭彎著腰才能走進去的入口、用於投擲油和石頭的[[落石孔]]等為了防止敵人侵入的巧妙防禦構造。天守閣陳列展示由加藤清正時期到西南戰爭的歷史資料、[[日式盔甲]]及火槍。

可以由天守閣裡的展示看的出來加藤清正受地方人士尊敬與愛戴的程度。加藤清正是[[日本戰國時期]]屈指可數的武將,不只在軍事上,在治水與建城等土木建築的才能與名氣都非常的高。熊本城可說是加藤清正築城技術的結晶。

雖然細川氏作為熊本籓主統治熊本超過200年之久,而加藤家的統治期間唯有30幾年,但是有關加藤家,尤其是加藤清正的展覽品所占部分最多。當天守閣遭遇火災時地方居民很悲傷的說是加藤清正的城在燒。甚至在西南戰争時、就連西鄉隆盛都言道「我不是輸給政府軍。我是敗給加藤清正的。」天守閣最高層設有瞭望室,可將整個熊本市區盡收眼底。<ref>[http://www.zipangguide.net/travel/sight/kumamoto/kumamoto_castle.html 熊本城] 日本見聞 </ref>

===櫓===
建築物方面,以黑色作為外觀,天守以外的櫓、門的屋頂少見彎曲,大多數為直線。多重櫓全為望樓型。當中以宇土櫓最高,甚至被稱為「第三座天守」。

==遺構==
現存以下十三棟建築:宇土櫓、監物櫓(長岡圖書預櫓)、平櫓、五間櫓、北十八間櫓、東十八間櫓、源之進櫓、四間櫓、十四間櫓、七間櫓、田子櫓共十一座櫓,及長塀(全長約242m)和不開門。全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交通==
・在JR新幹線、JR鹿兒島本線或JR豐肥本線「熊本」站轉搭熊本城周遊公車「SHIROMEGURIN」,在「熊本城・二之丸停車場」下車即可抵達。

・在JR新幹線、JR鹿兒島本線或JR豐肥本線「熊本」站轉搭熊本市電A系統,在「熊本城・市役所前」下車徒步約3分鍾即可抵達。

・在JR新幹線、JR鹿兒島本線或JR豐肥本線「熊本」站轉搭公車在 「交通中心」(交通センター)下車徒步約5分鍾即可抵達。

・在JR鹿兒島本線、菊池線或上熊本線「上熊本」站轉搭轉搭公車在 「交通中心」(交通センター)下車徒步約5分鍾即可抵達。


== 參考文獻 ==
{{reflist}}

==外部連結==
*[https://castle.kumamoto-guide.jp/tw/admission/ 熊本城官網]
2,3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