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贾生》

增加 92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9e2df28f7c5740d498d840230fd92cb5.jpg|缩略图|左[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8/9e2df28f7c5740d498d840230fd92cb5.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58239606_661147  来自搜狐网]]]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ref>[10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8] </ref>
== 创作背景 ==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p style="text-indent:2em;">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ref>[4-5朱炯远 毕宝魁 陈崇宇.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上册).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189] </ref> <ref>[唐麒 王东 等.中国诗词故事(卷2).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286] </ref>
== 作品原文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宣室求贤访逐臣{{NoteTag|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贾生才调更无伦{{NoteTag|才调:才华气质。}}。<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可怜夜半虚前席{{NoteTag|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不问苍生问鬼神{{NoteTag|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ref>[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74] </ref> <br>
== 词句注释 ==
== 白话译文 ==
<p style="text-indent:2em;">[[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ref>[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51-752] </ref>
== 作品鉴赏 ==
<p style="text-indent:2em;">《贾生》一诗文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反跌手法的巧妙运用。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隐藏着不遇的实质。整首诗用唱叹有致的笔调发抒警策透辟的议论,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为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谊实亦自悯。 <ref>[6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1-81223] </ref><ref>[谭志永.讽君主昏聩 悲自身不遇——谈李商隐诗《贾生》的主题.语文知识,2003,11] </ref> <ref>[蓝光中.历代诗歌选读(下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4-15] </ref>
* '''名家点评'''
<p style="text-indent:2em;">《选玉溪生诗补说》:绝大议论、得未曾有。言外为求神仙者讽。
<p style="text-indent:2em;">《唐人绝句精华》:程梦星《笼注》:“此谓李德裕谏武宗好仙也。”按诗责其不问苍生,则不止好仙为不当,且不恤国事,不重民生,尤非求贤之意,义更正大。 <ref>[9https://sou-yun.cn/Query.aspx?type=poem1&id=28714 贾生(唐·李商隐).搜韵网.2015-10-02] </ref>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