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宜君

增加 1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宜君 ''' 县,隶属于 [[陕西| 陕西省 ]][[铜川| 铜川市 ]] ,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适宜君王避暑而称谓。境内有 [[ 仰韶文化遗址 ]] [[ 彭祖故里 ]] [[ 北魏 ]] 石窟群、姜女泪泉、云梦山道教胜地、 [[ 战国 ]][[ 魏长城 ]] 等,其中宜君战国魏长城被列入 [[ 世界文化遗产 ]] 中国长城名录。
==位置境域==
宜君县位于陕北南缘,古称“长安北门管钥”。东濒 [[ 洛河 ]] ,与 [[ 洛川县 ]] 为界,南靠 [[ 白水 ]] 和铜川郊区,西面北面和延安市黄陵县毗连。介于东经108°54′37″—109°28′46″,北纬35°07′34"—35°34′58"之间,东西长51.9千米,南北宽50.3千米,总面积1501平方千米。北去黄陵县33千米, [[ 延安 市204 |延安市]]204 千米;南去铜川市45千米,省会西安市173千米。
==历史文化==
宜君县地处 [[ 华夏民族 ]] 发源地的 [[ 黄河 ]] 流域 [[ 黄土高原 ]] 。早在距今约六七千年时,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 [[ 人类 ]] 灿烂的 [[ 文化 ]] 。新中国成立后,经考古发现各类 [[ 新石器遗址 ]] 遍布全县,历朝历代,也遗存有许多珍贵 [[ 文物 ]]
宜君县临近 [[ 黄帝陵 ]] 所在地,文物古迹众多。全县文物普查和考古发现,共有各种类型的 [[ 文物遗 址189 址]]189 处, [[ 出土 ]] 文物572件。特别是石窟和 [[ 摩崖造像 ]] 尤为突出,有“福地水库石窟”、“棋盘沟门造像龛”、“秦家河摩崖造像”等。
==风味小吃==
===耳朵套===
宜君小吃耳朵套,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相传家家户户都会做, [[ 冬天 ]] 天气冷冻 [[ 耳朵 ]] ,吃了耳朵套就不会冻了,它是由 [[ 面食 ]] 做成,有 [[ 荞面 ]] 白面两种,可以做成浇汁、油泼、清炒。 耳朵套,因其成品酷似冬季里北方人用于耳朵保暖的耳朵套而得名。据说,是秦汉时期流传下来,在冬至这天,宜君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用杂粮荞面做成耳朵套,据传吃了耳朵套就不会冻耳朵了。 耳朵套是面食,有荞面、白面两种,可以做成浇汁、油泼、清炒。纯荞麦面口感粗糙、不筋道,掺少量小麦粉,既可以改善口味,又能提高面的筋度,一般的荞面耳朵套,荞面和麦面比例按照2:1的比例做成,口感爽滑、可口。 [29-30]
===黄黄馍===
黄黄馍简称黄黄,因其成品色黄而得名。主要原料为硬 [[ 糜子 ]] 面粉。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 [[ 芝麻 ]] 大小的窝窝,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由于从中间折叠为两层,便于夹 肉、 蛋、菜等各种菜肴,渗入不同味道,因而赢得了人们喜爱。 [31]
===西红柿泡馍===
[[ 西红柿 ]] 泡馍,即将北方常见的面食 [[ 锅盔 ]] [[ 馒头 ]] ,泡在提前烹制好的西红柿汤里吃,味道鲜美,酸辣可口。究其来源,大概是因为盛夏之际, [[ 瓜果 ]][[ 蔬菜 ]] 充足却难储存,人们只好将西红柿做成酱,用罐子瓶子储存,以备冬天食用。北方人爱吃馍,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生火炉子,将 [[ ]] 的外焦里酥的馍就着 [[ 西红柿酱 ]] 一起吃,也就慢慢的演变成了一道绝佳的特色小吃。 时代变迁,西红柿泡馍不改初衷,只为满足人们对美食的欲望,却成了远方游子舌尖上一份难舍的“乡愁”。 [32]
===宜君窝窝面===
宜君窝窝面是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的特色小吃。成品面形浑圆,漂浮碗内,汤清味鲜,红绿相映。始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 [[ 历史 ]] 。耀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窝窝面”。
制作方法:鸡蛋和面,擀平,切成筷子粗细的条,再切成方丁。面丁在干面中拌匀,用筷子将面丁一个个戳成园窝形。汤锅从旺火上,加清水烧开,将窝窝面下锅煮熟捞出备用。肉末油锅中煽炒,加入鸡汤和葱、姜末、 [[ ]] 、调料适量,然后加入窝窝面,上笼蒸透取出,加入 [[ 蘑菇汤 ]] 或鸡汤,再撒上 [[ 核桃仁 ]] 、蛋饼丝、蒜苗或葱丝,最后滴 [[ 香油 ]] 即成。 ==参考文献==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