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渊

增加 5,642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亚男性历史人物 |名称 = {{PAGENAME}} |身份 = 太僕 |国家 = 中国 |时代 = 曹魏 |主君 = |届数 = |最高职务 =太僕 |前任 =…”
{{东亚男性历史人物
|名称 = {{PAGENAME}}
|身份 = 太僕
|国家 = [[中国]]
|时代 = [[曹魏]]
|主君 =
|届数 =
|最高职务 =[[太僕]]
|前任 =
|继任 =
|图片名称 =
|图片大小 =
|图片说明 =
|姓 =国
|名 =渊
|姓名 =
|字 =子尼
|号=
|名乘 = <!--琉球士族用-->
|官职 =
|封爵 =
|封号 =
|位阶 =
|御称号 = <!--日本皇族之称号-->
|宫号1 = <!--日本皇族之宫号-->
|宫号2 = <!--朝鲜王族之宫号-->
|封地 =
|神号 =
|尊号 =
|族裔 =
|旗籍 = <!--清朝旗人专用-->
|氏族 =
|籍贯 = 乐安盖县
|本贯 = <!--朝鲜人用-->
|祖籍 =
|本籍 =
|出身地 =
|府邸 =
|世系 =
|初名 =
|乳名 = <!--日本、朝鲜、琉球以外人物用-->
|幼名 = <!--日本人用-->
|儿名 = <!--朝鲜人用-->
|童名 = <!--琉球人用-->
|小字 =
|别名 =
|法号 =
|院号 =
|其他名号 =
|出生日期 =
|出生地点 =
|婚年 =
|逝世日期 =
|逝世地点 =
|庙号 =
|諡号 =
|墓葬 =
|祠庙 =
|父亲 =
|嫡母 =
|母亲 =
|继父=
|继母=
|养父=
|养母=
|犹父= <!--日本人用-->
|乌帽子亲= <!--日本人、琉球人用-->
|元配 =
|正室 =
|妻 =
|继室 =
|平妻 =
|侧室 =
|元配之父 =
|元配之嫡母 =
|元配之母 =
|正室之父 =
|正室之嫡母 =
|正室之母 =
|妻之父 =
|妻之嫡母 =
|妻之母 =
|继室之父 =
|继室之嫡母 =
|继室之母 =
|平妻之父 =
|平妻之嫡母 =
|平妻之母 =
|兄弟 =
|姊妹 =
|嫡兄弟 =
|嫡姊妹 =
|庶兄弟 =
|庶姊妹 =
|同胞兄弟 =
|同胞姊妹 =
|异母兄弟 =
|异母姊妹 =
|异父兄弟 =
|异父姊妹 =
|继兄弟 =
|继姊妹 =
|子 =国泰
|女 =
|嫡子 =
|嫡女 =
|庶子 =
|庶女 =
|养子 =
|养女 =
|犹子 = <!--日本人用-->
|婿养子 = <!--日本人用-->
|乌帽子子 = <!--日本人用-->
|继子 =
|继女 =
|其他亲属 =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功名 =
|经历 =
|着作 =
|注释 =
}}

'''国渊'''(生卒年不详),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跟从[[管宁]]、[[邴原]]避乱[[辽东]],后来归魏为臣。

==生平==
国渊归曹后,[[曹操]]任其为[[司空掾]],而国渊亦忠于职守,在朝议上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敢于发言,正直无私。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国渊负责处理屯田事宜。国渊发挥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将屯田的土地分配给人民,又按照人民比例安排吏员跟进,更列明屯田的各项实行措施,短短五年间就令到国家仓廪丰实,百姓亦能安居乐业。

曹操征伐关中,留国渊作后勤,担任居府[[长史]],统摄府中诸事。不久,[[田银]]、[[苏伯]]于[[河间]]造反,将军[[贾信]]破之,田银属下千馀人众请求投降,[[程昱]]劝曹操不诛降众,国渊亦认为请降馀党并非首恶,为其求赦,结果这千馀人都得以保命。在纪录战事的文书中,按照常规,战功往往会夸大十倍,即「杀一人」会写成「杀十人」,但国渊在呈报是次平乱一役所斩获的首级数量时,却只是如实上报。曹操问其原因,国渊便说:「国家征讨外寇时,夸示斩获贼首的数字,可以增长军队的威势,亦可振奋国民之心。但如今河间属国境之内,田银等人的造反是内乱,虽然平乱亦是一种战功,但这毕竟不是一件荣耀的事,我深为国有内乱而感到羞耻。」曹操十分欣赏他的言论,于是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后来国渊任职[[太僕]],位列[[九卿]],最后卒于任内。

==特徵==
当时有人上投匿名书刊对朝廷作出[[诽谤]],曹操十分不满,一定要知道这份谤书的作者。国渊奏请曹操保留谤书的真本,而不向外宣佈。

国渊发现那本书有十分多的句子引用自[[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于是敕令[[功曹]]:「此处既为一大郡,而且在京城都辇之间,但有学问的人却只有很少。应该大肆奖掖后进少年,令他们拜这些有学之士为师,得以求学。」功曹即差遣三个人去执行任务,在派出使者之前,国渊先引见他们,训戒说:「喜欢学习而未有所成的你们听着,《二京赋》可说是一篇博物的作品,可是世人却对其有所忽略,以致能训研《二京赋》的人甚少,你们尽量寻求能读此赋的人,并且向其求授业艺吧。」

不久,使者们便找到了精通《二京赋》的人,于是向此人求学。吏员请此人写作手笺,国渊凭笺上文字与之前的谤书字样作比较,发觉这个人的笔迹果然与投谤书者相同。于是收押此人,加以勘问,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国渊除了是一个治国能臣之外,亦心思细密,具备[[侦探]]的头脑。而且他毕生布衣蔬食,俸禄都散给旧故宗族,平日都以恭俭自守,甚有仁者之风。

==评价==
*[[陈寿]]评:「[[袁涣]]、邴原、[[张范]]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凉茂]]、国渊亦其次也。」
*[[郑玄]]:「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魏书]]》:「渊笃学好古,在辽东,常讲学于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

==家庭==
===子===
*[[国泰]],曹操任为[[郎]]。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志}}

[[Category:三国人|G国]]
[[Category:三国政治人物|G国]]
[[Category:曹魏政治人物|G国]]
[[Category:国姓|G]]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