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增加 2,6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date=2020年2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TUT),該校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創立於大正元年(1912年)的民政部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
1948年8月,經改制成為臺灣省 立臺北 工業專 技大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TUT),簡稱 校( 、北 科大、臺北科大 工專) ,為 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聯盟校,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成員之一,中華民國 當時僅有的兩所專 技部國際產學聯盟的成員,是 (另 一所 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中心的知名科技大學。 為省立行政專 本部與捷運忠孝新生站、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三創數位生活園區、光華國際電子商場等為鄰,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
1997年8月1日,該校經教育部核准升格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簡稱北科、北科大、臺北科大 ,為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聯盟校,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成員之一,中華民國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的成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中心的知名科技大學。 前身 本部與捷運忠孝新生站、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三創數位生活園區、光華國際電子商場等 鄰,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 ==校史==1912年, 臺灣總督府 創立 臺北廳 正元 加蚋堡大安莊(現址)設立「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 1914 (1912年)的 ,「 民政 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 」改名「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 1918年,在原址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專收日籍學生。 1919年,「台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1921年 後於1948年8月經 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 制成 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工業學校」,仍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北工業學校,則更名 灣省 北州 立臺北 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二者仍在同一校舍上課。 1923年,「臺北第一工業學校」及「臺北第二 工業 專科 學校( 」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 北工 業學校」。 1929年,「臺北州立臺 北工 業學校」之 ) 修科由三年制改為二年制。 1945年,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辦學校,改名「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 1948年 改制 當時僅有的兩所 專科 (另一所 學校,校名改 「臺灣 省立 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初為五年制,招收初中畢業生。 1965年,增設三年制夜間部,修業4年,招收已服兵役或免服兵役之高中及高工畢業生。 1972年,奉政府推行建教合作之政策,開始與公民營企業機構實施建教合作,主要項目包括代訓人才、協助進修、技術合作與材料試驗等。 1981年,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改隸中央政府 行政 院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北工業 科學 )。1997年8月1日 」。 1994年,改制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 1997年,改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15年,考選部長[[董保城]]於64歲閃辭,轉任臺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半年,以補齊教職年資 該校經 領取 教育 人員體退休金;臺北科技大學特別為董保城安排職務,引發批評。<ref>[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391910   自由時報- 自由開講》考選 核准升格 長董保城之不光榮辭職]</ref> 2016年,與桃園高級農工職業學校併入該校,成為該校附屬農工,並更名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簡稱北科附工)。同年6月,與華夏科技大學和台北商業大學合作,在新北市中和區工專路111號學校大門口對面的圓通寺廟產土地興建學生宿舍,可容納680床,預計2018年7月啟用。 2018年,配合政府政策,預計與包括昔日三大工專(另二校為今虎尾科大、高雄科大)等9所學校重啟五專部,將增設「智慧自動化工程科」招收30名學生
==相關影片==
}}
{{clear}}==參考資料==
[[Category:大專院校]]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