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53
次編輯
變更
陳火泉
,→生平
==生平==
陳火泉在[[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以[[日文]]創作小說,1943年發表處女作《道》於《 [[ 文藝台灣 ]] 》。戰後,勤學[[中文]],改以中文創作小說。1950年代,陳火泉與[[廖清秀]]、[[鍾肇政]]、[[鍾理和]]、[[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的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陳火泉晚年轉而創作一系列的人生哲理散文,文章深入淺出,頗能鼓舞人心。曾獲「國家文藝創作特殊貢獻獎」。
==作品的出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