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陨石坑

增加 8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陨石坑.jpg|350px|缩略图|右|<big>陨石坑</big>[http://y1.ifengimg.com/427f44499f9cc64b/2013/1126/rdn_5293d620eb4e2.jpg 原图链接][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geography/detail_2013_11/26/31557846_0.shtml 来自 凤凰网 的图片]]]
''' 陨石坑 ''' (meteorite crater)(较大的陨石坑又称环形山)是 [[ 行星 ]] [[ 卫星 ]] 、小行星或其它天体表面通过 [[ 陨石 ]] 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陨石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陨石坑内常常会充 [[ ]] ,形成撞击湖,湖中有一座小岛。在 [[ 地球 ]] 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径大于100公里的仅有5个,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 [[ 地质学家 ]] 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
==定义==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 [[ 天体 ]] 上或者具有 [[ 地壳运动 ]] 的天体上,老的陨石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陨石坑。比如 [[ 木卫四]]<ref>[https://www.sohu.com/a/299188543_120022037 木卫四:木星的第二大卫星,是整个太阳系中遭受陨击最严重的卫星] ,搜狐,2019-03-05</ref>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逝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陨石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陨石坑,通过对这些陨石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陨石坑。几乎所有具有 [[ 固体 ]] 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陨石坑。在有些天体上陨石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结构特征==
在地球上陨石坑形成的条件是一个物体以11.6km/s的 [[ 速度 ]] 从外空与地球相撞。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物体的动能转换为 [[ 热能 ]] ,重的陨石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以达到相当于上千吨TNT爆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这个能量级相当于核爆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 地震仪 ]] 平均约每年纪录到一次大于一千吨TNT能量的撞击,这些撞击一般发生在大洋中。
假如陨石的质量超过1000吨的话 [[ 大气层 ]] 基本上对它没有减速的作用,那么陨石表面的温度和压力会非常高。 [[ ]] 粒陨石和 [[ ]] 质球粒 陨石在这种状况下会在它们与地面撞击以前就被破坏,但是铁-镍金属陨石<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L2813430514R0B2.html 铁镍陨石为何受大家如此追捧],网易,2018-6-24</ref>的结构足够强,可以与地面撞击造成巨大爆炸。
当陨石与地面相撞时它将当地的 [[ 空气 ]] 、水和岩石压缩为极热的 [[ 等离子体 ]] 。这个等离子体相外快速扩张,并迅速冷却。它与其它被投射的物件以轨道或近轨道速度被抛出。它们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有些甚至可以在其它行星表面成为陨石坠落。没有空气的天体表面往往还可以看到从撞击坑相外辐射的外抛物留下的痕迹。不过在此应该提到的是关于这些辐射线的产生原理还有其它、非撞击的理论。
在等离子体内部非常高能的 [[ 化学反应 ]] 会发生,比如在地球上盐水和空气可以合成非常强的酸。等离子体内气化的 [[ 岩石 ]] 会凝结成水滴形的似曜岩,这些似曜岩可以分布到撞击点周围很大的范围里。但是也有人认为似曜岩不仅仅是撞击产生的。比如世界上最大和最年轻的似曜岩区(位于 [[ 澳大利亚 ]] 周边,约70万年)就缺乏一个撞击坑。假如这里的似曜岩的确是由于撞击所形成的,那么这么大的一个撞击坑肯定不会再过去一百万年中被磨灭。
==参考文献==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