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
次編輯
變更
普拉萨德
,無編輯摘要
==个人经历==
拉金德拉·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 (1884年12月3日–1963年2月28日)第一任印度总统(1950~1962)。出生于比哈尔邦萨兰县中等地主家庭出生,1902年就读于加尔各答普雷锡登锡学院,获文学硕士和法学硕士又在阿拉哈巴德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11-1916年在加尔各答高等法院当律师。1914-1916年执教于加尔各答法学院,1916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创办《比哈尔法律周报》(Bihar Law Weekly)。<ref>[http://www.ztbs.com/presidentdetails/president_id/169/type/1.html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ref>
1916-1920年在在巴特那市当律师,1917年开始与圣雄甘地一道从事改善查姆帕兰地区农民生活的土地改革运动,1920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放弃律师执业,参加国大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用英文在《探照灯》(Searchlight)上撰文,积极宣扬民族主义。1920-1929年出任比哈尔邦国大党委员会书记和主席,1922年任国大党秘书长,1934、1939、1947和1948年四次当选国大党主席,1945年前三次入狱。1946年-1948年任政府粮食和农业部长,1946年12月到1950年任制宪议会议长,1950年1月26日,印度正式宣布其为共和国。普拉萨德接替最后一任印度总督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巴拉查理成为印度第一任总统[1] 。并颁布了印度宪法。1950年,印度民选总统金德拉·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公开表示:“《印度教法案》计划所包含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对于印度教法律来说不仅是外来的,而且可能引起每一个家庭的混乱。”1962年在连任三届总统后去职,第二年去世。<ref>[http://www.ztbs.com/presidentdetails/president_id/169/type/1.html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ref>
==礼仪活动==
1950年9月18日,时任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向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递交了国书。递交国书仪式结束后,由普拉萨德设午宴款待。席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与之谈论和平问题,意在表明他们反对战争,有引我方表态之意。袁仲贤始终未置一词,席间亦很少用餐,他以这种特殊方式表示了对东道主这一安排的不满。<ref>[http://www.ztbs.com/presidentdetails/president_id/169/type/1.html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ref>
1951年6月,鉴于冯友兰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印度最高学府德里大学准备授予冯友兰先生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作为最高奖的“印度国宝”勋章,不定期授予在国家艺术、文学、科学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做出最突出贡献和取得最高成就的人士。“印度国宝”勋章虽然没有附带特殊头衔,但是获奖者在印度政府的“礼遇等级”(India Order of Precedence)中列入第八级,即享有与印度特命全权大使同级的待遇。
已有41人获得此殊荣。其中,6位文艺界泰斗人物获此殊荣。包括哲学家薄伽万·达斯、印度最著名电影导演萨耶吉特·雷伊、“印度古典乐女王”M.S. 苏布拉克希米、印度西塔琴大师拉维·夏卡以及上一届(2001年)两位得主电影伴音歌唱家拉塔·曼吉希卡、印度唢呐(Shehnai)大师胡斯塔德·比斯米拉汉和宾山·乔西。<ref>[http://www.ztbs.com/presidentdetails/president_id/169/type/1.html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ref>
==任中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向印度總統遞交了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