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兆堤

增加 4,254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武兆堤 | 圖像 = [[File: 武兆堤(.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80bc60254e02b26a.jpg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 1920 年11月18日 | 國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出生地 = 美国匹兹堡市 | 職業 = 导演、编剧 | 毕业院校 = 北京电影学院 | 代表作品 = 英雄儿女、山重水复、平原游击队 }}  '''武兆堤'''(1920 年11月18日-1992年9月3日),祖籍山西省襄汾市,出生于美国匹兹堡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1948年,与苏里、吴茵共同创作歌剧《钢骨铁筋》,后由成荫改编为剧情电影《钢铁战士》 。1954年,担任工业题材影片《无穷的潜力》的副导演 。1955年,与苏里联合执导战争电影《平原游击队》 ,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三等奖 。1957年,独立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地下尖兵》 。1959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冰上姐妹》上映 。1964年,执导战争电影《英雄儿女》 。1971年,执导京剧戏曲艺术片《沙家浜》 。1980年,将话剧《陈毅出山》改编为剧情电影《山重水复》 。1992年9月3日,武兆堤病逝,享年72岁 。
 
人物经历
 
武兆堤的父母均为留美知识分子。父亲从事冶金业,因在美国钢铁城匹兹堡生下儿子,故为之取名"董钢" 。1925年,武兆堤跟随父母回到中国 。1932年,武兆堤小学毕业,升入太原成成中学,其间受到处于地下活动的共产党的影响,开始产生投身革命的向往 。
 
1936年,参加中共影响下的抗日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后又加入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 。1937年,辗转赴西北战地委员会游击四支队剧团担任演员 。
 
1938年2 月,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文艺;同年秋天,毕业分到二战区文工团 。1939年1月,因不满国民党军中上级官员的作为,与同学结伴从团部出逃,前往延安。在逃亡途中,为掩人耳目,从此改名"武兆堤"。到延安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先后于抗大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担任戏剧队长、导演、演员等 。
 
1948年,与苏里、吴茵共同创作歌剧《钢骨铁筋》,后由成荫改编为剧情电影《钢铁战士》 。1949年,其将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改编成了电影剧本《沙家店粮站》 。1951年,武兆堤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
1953年,武兆堤自朝鲜战场返回国内,从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调往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 。1954年,武兆堤还在由于敏编剧、许珂执导的工业题材影片《无穷的潜力》中担任副导演 。
 
1955年,与苏里联合执导战争电影《平原游击队》 ,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三等奖 ;同年秋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 。195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结业,回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并与王炎联合执导现实题材影片《寻爱记》 ,不久后又完成了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地下尖兵》 。
 
1958年,执导剧情片《工地青年》,该片讲述了学校出来不久的见习技术员尚越在工地上成长的故事 ;同年,执导纪录性艺术片《红领巾的故事》 ;此外,还与尹一青、纪叶联合编写了电影剧本《并肩前进》,此剧本后由严恭执导 。
 
1959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冰上姐妹》上映 。1961年,执导由白德彰、 王延盛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七天七夜》 。1964年,执导战争电影《英雄儿女》,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
 
1971年,与马尔路、姜树森联合执导京剧戏曲艺术片《沙家浜》 。1980年,武兆堤被文化部任命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兼导演 ;同年,将话剧《陈毅出山》改编为剧情电影《山重水复》 。1992年9月3日,武兆堤病逝,享年72岁 。
人物评价
在武兆堤创作的一批影片里,一以贯之地感悟着英雄的品质并尽其所能地呈现出英雄的壮举,努力探索并推动着新中国电影的英雄叙事,流露出新中国电影特有的、充满着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气质。当然,新中国电影所遭遇的政治风云及其坎坷命运,也同样体现在武兆堤的电影实践中,使其成为一个无法独立于所处时代并超越自身境界的中国电影人 (《电影艺术》评)。他以自身深厚的军旅生活积淀,以及他对中国北方普通劳动者、士兵日常生活的深切体验,很大程度弥补了当时电影艺术家普遍存在的艺术观念、技巧、方法上的匮乏和不足,从而使他的作品散发出一股拙朴清新、浑然天成的趣味和美感 (《当代电影》评)。
5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