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贫民窟

增加 2,32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贫民窟又称为贫民区(slum),一般指穷人居住之所,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将其定义为“以低标准和贫穷为基本特征之高密…”
贫民窟又称为贫民区(slum),一般指穷人居住之所,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将其定义为“以低标准和贫穷为基本特征之高密度人口聚居区”。

这一词语传统上指曾一度有名望,但随着原住民搬迁到城市中更新更好地区而衰落的屋区;此词也包括发展中地区城市中有大量临时居所的部份。

==特点==

专家认为,贫民窟是一个在不同程度上显现以下特征的地区:

*安全用水不足

*卫生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不足

*住房建筑结构差

*人口过密

*居住权没有保障 提出以上特征,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特征是可以计量的,可以用来评测到2020年显著改善至少一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这一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进度。

==同群效应==

贫民窟效应为同群效应(peer effect)的一种社会现象表达,也是复杂系统幂次法则(Power Law)的一种,一般发生在老旧或相对邻近低价社区,由住民因经济力自然搬迁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经济力强者持续迁出、经济弱势持续迁入,并依各自经济能力塑造居住品质,导致演替加剧。

贫民窟可以说是都市化中之一普遍现象,无论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种困扰,于发展中国家则特别严重。贫民窟常有犯罪、毒品、违章建筑、垃圾、饮水等问题。

==发展趋势==

贫民窟数目因第三世界市区人口膨胀而大幅增加,根据一份联合国人居署于2006年发表的报告,英联邦国家的贫民窟住有3.27亿人,即当地接近六份之一人口。在四份一英联邦国家之中(11个非洲国家,2个亚洲国家,1个太平洋国家),超过三份二市区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当中很多国家仍在急速地城市化。

据《BBC》报导,联合国数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居住在贫民窟,这就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而全球5大贫民窟包括: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沃兰奇镇(Orangi Town, Karachi, Pakistan)、墨西哥城内萨瓦尔科约特尔城、印度孟买达拉维、肯尼亚内罗毕基贝拉贫民窟,以及南非开普敦的卡耶利特沙 (Khayelitsha, Cape Town, South Africa);预计至2030年全球将约有20亿人口沦于贫民窟。
111,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