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519
次編輯
變更
尽善尽美
,無編輯摘要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了逃避战乱逃到[[齐国]]。他因此听到了齐国最美妙的音乐《韶》和《武》。他听后好几天连吃肉都感觉不到肉的味道,并仔细分辨两者的区别。他说《韶》非常完美,《武》也十分优美,但还是有缺点的。
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
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f>[http://www.wjszx.com.cn/jinshanjinmei502-s.html 【尽善尽美】 - 吴江诗词网]吴江诗词网提供《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中“尽善尽美”最详实的注译和最权威的点评,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尽善尽美,永言孝思的下一句。</ref>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 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所由焉; 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成语用法==
==示例==
《[[晋书]]·[[王羲之]]传论》:“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唐[[韩愈]]《[[与崔群书]]》:“ 比亦有人 说 説 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 ” ◎唐·清[[ 韩愈宣鼎]]《[[ 与崔群书夜雨秋灯录]] 三集·同胞三鼎甲 》 :“今尚有女未婚,我欲得一传臚壻,则尽善尽美矣 。”
==成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