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民晚报

增加 30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新民晚报》是上海地区的综合性报纸,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内容上,以报道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新闻为主,特别以社会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文化新闻报道见长,还有雅俗共赏的夜光杯副刊和其他一些特色专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新民晚报》与《解放日报》、《文汇报》并称为上海三大主流报纸 <ref>[http://www.doc88.com/p-490984912985.html 上海报业新挑战:主流报纸的萎缩和同化——以上海三大报为例的研究],道客巴巴,2012-04-12</ref> ,2016年、2018年均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全国百强报刊。
==创刊==
新民晚报前身为上海新民报晚刊,新民报在[[南京]]创办于1929年9月9日 <ref>[http://www.huawenku.cn/html/huawenkuguihua/ruxuanbaokan-201210181385.html 新民报],华文库</ref> 。由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等发起创办,受到[[四川]]地方实力派的经济资助。报名取“作育新民”之意,也含有继承和发扬同盟会时代《民报》精神的用意。陈铭德从中央社辞职出任社长,张友鸾任总编辑,邓季惺1937年任经理。新民报社全称为“首都新民报社”。初期社址设在南京洪武街,1930年后迁至估衣廊73号,1935年又迁至新街口北中山路102号。篇幅上起初每天出版4开一张,1931年改为对开一张,1933年又改为对开两张。早期办报主张“为办报而办报,代民众以立言,超乎党争范围之外”。
“九一八”之后,《新民报》积极宣传抗日,反对“不抵抗政策”,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同时社务改进,1932年“淞沪抗战”后报纸发行量激增到1万多份,到1936年报纸发行量达2万多份。
<center>{{#iDisplay:k0924t06nf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24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