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乔治·斯蒂格勒

增加 1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乔治·斯蒂格勒 ''' ,全称:乔治·约瑟夫·斯蒂格勒(英语: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 -1991 ~1991 年12月1日),生于 [[ 美国 ]][[ 华盛顿州 ]] [[西雅图| 西雅图市 ]] ,经济学家、经济学史家、 [[ 芝加哥大学 ]] 教授及1982年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得主。他被认为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一员,立场属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生平==
斯蒂格勒是第二代移民,出生时他的父母都已经获得公民权。父亲是第一代的 [[ 德国 ]] 移民,母亲则是第一代的 [[ 匈牙利 ]] 移民。据其自传中说法,在三岁前他只知道有德文一种语言。长大后,斯蒂格勒的求学路一帆风顺,先后得到 [[ 华盛顿大学 ]] 企业管理学学士(1931 ?(1931 ) 、西北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1932 (1932 ) 跟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1938年)。斯蒂格勒的教执生涯首先是从爱达荷大学开始的,从1936年至1938年担任助理教授。1938年至1946年任教于 [[ 明尼苏达大学 ]] ,当中于1941年升为正教授。
1946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斯蒂格勒得知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学希望他参加教授征选的面试,跟他同一天前来应征的另一位教授候选人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结果是:由弗里德曼获得了这仅有一个的教授缺。落选的斯蒂格勒来到 [[ 布朗大学 ]] 短暂地任教一年至1947年。1947年至1958年任教于 [[ 哥伦比亚大学 ]] ,这段时间斯蒂格勒的经济思想趋于成熟。1958年芝加哥大学再度有一个教授缺额,斯蒂格勒终于得偿所愿被聘为正教授,其后在芝加哥大学里经历了芝加哥经济学派引领风骚的二十年多个年头。1977年在斯蒂格勒的指导下创立了“芝加哥大学经济与国家研究中心”(Center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tate) 并出任该所主任。1981年斯蒂格勒从经济系教授职上退修,但持续担任研究中心主任至1991年去世为止。
==学说主张=
*斯蒂格勒是“讯息经济学”研究方向的提倡者之一,自其论文〈讯息经济学〉于1961年发表至今,该研究已经成为今日 [[ 经济学 ]] 科中的显学,近年来产生过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斯蒂格勒在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当中也很有知名度,他经常对 [[ 公共政策 ]] 发表意见因而被政治人物所引用。其最为人所知悉的贡献便是证明“自由的市场机制”至今仍是最有效的模式,并且使用计量经济学新进的研究成果,举出很多政府为了提高效率而做的管制其结果要不是毫无帮助就是产生反效果。 *斯蒂格勒也是一个颇受尊敬的经济学史家,1977年任美国经济学史学会(History (H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 会长 *在芝加哥经济学派中,斯蒂格勒的实证性格为学派带来了理性讨论的气氛。他继承了恩师法兰克·奈特将经济学视为 [[ 科学 ]] 的强烈求真欲望,身为一个新 [[ 古典经济学 ]] 者斯蒂格勒却能够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本位主义。当经济学的研究者将 [[米尔顿·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 ]] 与斯蒂格勒这两位芝加哥经济学派第二代人物做比较时,多会注意到弗里德曼的好辩、争胜跟辩才无碍,相较之下斯蒂格勒则显得幽默、温和与实事求是。因此斯蒂格勒偶尔会赢得来自不同阵营者的赏识。
248,9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