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泛大陆

增加 1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泛大陆 ''' (英语:Pangaea 或 Pangea),又称“超大陆”、“盘古大陆”,原文为希腊语 Παγγαία,是 πᾶν(全部)和 γαῖα(陆地;盖娅,大地女神)的合字,即“全陆地”。泛大陆是指在 [[ 古生代 ]] [[ 中生代 ]] 期间3.35-1.75亿年存在的大片陆地。而这个名字是由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德国 [[ 地质学家 ]]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所提出的。 [[ 罗迪尼亚大陆 ]] 解体形成了冈瓦纳大陆(又分为东冈瓦纳大陆包括澳洲与南极洲克拉通,与西冈瓦纳大陆),以及劳亚大陆,以及单独的西伯利亚地块、波罗的地块等。在 [[ 泥盆纪 ]] 时,由于大陆间彼此的碰撞,约在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地球上的陆地又相连在一起,此时相当于地质时代的 [[ 三叠纪 ]] ,科学家将之称为泛大陆。
==板块理论==
无论是在大洋底下或大陆底下的岩层,都是由一块块大板块构成的。在这些大板块之间不是大洋中脊的裂口,就是几千米深的海沟或者是巨大的断层。由于受到 [[ 地球 ]] 内部热力的影响,板块并不是完全安定不动的,随着时间变化会发生缓慢的倾碾与漂移。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即 [[ 太平洋板块 ]] [[ 亚欧板块 ]] 、美洲板块、 [[ 印度洋板块 ]] [[ 非洲板块 ]] [[ 南极洲板块 ]] 。其中,除了太平洋板块全部侵没在海洋底部外,其他五个板块上,既有大陆也有 [[ 海洋 ]]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在这些大板块中又分出一些较小的板块,例如,把美洲板块分为 [[ 北美洲板块 ]] 和南美洲板块;从太平洋板块中分出东太平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中分出东亚板块等等。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这个速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 [[ 地球 ]] 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 就是在两块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
今天 [[ 北冰洋 ]] 的加拿大海盆是0.8亿年前的 [[ 白垩纪 ]] 末期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而欧亚海盆更年轻,才刚刚0.53亿岁。罗迪尼亚泛大陆和后来的冈瓦纳古陆都曾发生裂解。冈瓦纳古陆在其5亿年演化历史中,在2~3亿年前又曾与劳亚古陆又一次聚合成潘加联合古陆,证明世间万物皆具活动性。
==阶段==
泛大陆经过三个阶段的分裂,形成现今大陆的分布情形:
第一阶段: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 [[ 侏罗纪 ]] 中叶。
第二阶段:由于今北美东岸,非洲西北岸和大西洋中央的火成活动,将北美推向西北方。
第三阶段:南美和北美的分离,形成 [[ 墨西哥湾 ]] ,南极和 [[ 马达加斯加 共和国|马达加斯加]] 边界的火山活动,使西印度洋逐渐生成。
由于板块运动不断地进行,地质学家预测大陆将会再度形成一个超大陆,这个超大陆被称为终极泛大陆(Pangea Ultima 或 Pangea Proxima),预测在二亿五千万年后形成。
包围泛大陆的海洋称为 [[ 泛大洋 ]] 或盘古大洋(Panthalassa)。
59,2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