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拉伯海

增加 4,015 位元組, 4 年前
海洋資源豐富
==動態焦點==
===東非3600億隻沙漠蝗蟲「越過阿拉伯海」 重創印度16萬公頃農田===
東非國家在今年1月飽受25年來最大蝗災,估計有3600億隻沙漠蝗蟲肆虐,一天就足以吃掉2500人份的糧食,而現在蝗災已經越過阿拉伯海,入侵亞洲的第一站印度,已經有16.8萬公頃的農田受害,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和古吉拉特邦(Gujarat)受創最嚴重。<ref>[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214/1645846.htm 東非3600億隻沙漠蝗蟲「越過阿拉伯海」 重創印度16萬公頃農田]</ref>
根據英國農業雜誌《農民周刊》(farmers weekly)報導,蝗蟲入侵印度農田,超過16.8萬公頃的農田受害,損失印度33%的農作物,農業部長托馬爾(Narendra Singh Tomar)指出,旁遮普邦(Punjab)和哈里亞納邦(Haryana)也發現蝗蟲,但是尚未得到作物大規模受損的報告。
賈沙梅爾(Jaisalmer)蝗蟲預警組織的植物保護官員指出,成年的蝗蟲群去年12月中旬,經由巴基斯坦進入拉賈斯坦邦,最初希望在一周內驅除,但是直到1月的最後一周,昆蟲還是繼續吞食農作物,這些蝗蟲利用風向移動,很難制定出徹底消滅的計畫,芥菜、蓖麻籽、小茴香、油料籽和小麥作物受害最嚴重。
===暖化作祟 阿拉伯海魚類頻死亡===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印度與美國科學家合作發現,暖化造成海水有害藻類大量出現後,已經導致印度阿拉伯海具備商業與經濟價值的魚類大量死亡。研究指出,暖化造成會發光的夜光藻在當地阿拉伯海北部海域大量出現,不僅吃掉海水營養物質,並排出有害物質導致魚類死亡。<ref>[https://anntw.com/articles/20180503-lyNd 暖化作祟 阿拉伯海魚類頻死亡]</ref>
據《印度泰晤士報》報導,夜光藻在阿拉伯海北部大量出現,而且會因生物發光現象而在夜間發光,但卻同時造成魚類棲息地區縮水,甚至魚類死亡。因為夜光藻會吃掉魚類生物鏈底部的矽藻浮游有機體並排泄大量氨,與大量魚類死亡有關。
據《Livemint》報導,印度國家海洋資訊服務中心主管施諾以表示,「海水暖化造成夜光藻大量出現,對於魚類有害。目前僅有西岸、波斯灣與阿曼受到嚴重影響,但如果狀況持續,將對印度沿岸漁業帶來劇烈衝擊。」研究人員表示,暖化造成海洋底部的矽酸鹽營養物上升移動變慢,不利需要矽酸鹽與陽光的矽藻成長,反而導致會吃矽藻的夜光藻茂盛生長。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阿拉伯03.jpg|缩略图|藻類大量出現後,造成阿拉伯海經濟魚類死亡。(Photo by nevil zaveri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https://anntw.com/articles/20180503-lyNd]
File:阿拉伯海02.jpg|缩略图|阿拉伯海[https://kknews.cc/zh-tw/science/nbagla8.html]
 
</gallery>
 
 
==阿拉伯海驚現世界最大「死亡區」 無一生物存活==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阿拉伯海的一個巨大的「死亡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死亡區」即缺氧的海洋區域,很少有生物能夠存活。它們出現在650到2600英尺(200到800米)的海洋深處,來自人類污染的大量化學營養物流入海洋,這刺激了藻類生物的瘋長,從而消耗了大量的氧氣。<ref>[https://kknews.cc/zh-tw/science/nbagla8.html 阿拉伯海驚現世界最大「死亡區」 無一生物存活]</ref>
 
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稱,最近,研究人員回到阿曼灣,發現「死亡地帶」的擴張遠遠超出預期,這引發了人們對當地漁業和生態系統未來的擔憂。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環境科學學院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家、研究員Bastien Queste在一份聲明中說:「海洋令人窒息,所有的魚、海洋植物和其他動物都需要[[氧氣]],所以它們不能在那裡生存。」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5,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