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尚书

增加 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尚书0.jpg|300px|缩略图|右|<big>尚书</big>[https://img.mp.sohu.com/upload/20170811/fa5b491b43d34fa68271579c0c26604f_th.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3901014_40360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尚书 ''' 》,原称为《书》,为先秦时代政事文献的汇编,内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 [[ 君王 ]] 重臣进行宣示布告的讲话记录为主。《尚书》为中国文学 [[ 散文 ]] 创作之祖<ref>[https://www.doc88.com/p-6909951630201.html 论《尚书》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道客巴巴 ,2013-9-12</ref>,文风质朴。不过对后人来说,由于其年代极其久远,其用语“诘屈聱牙”,颇为难读。
《尚书》早于 [[ 儒家 ]] 出现,本与儒家无关,但后世儒家将其追认为儒家经典,并列入 [[ 十三经 ]] 之一,为儒学建构其政治思想的源头,从 [[ 汉武帝 ]] 设立五经博士开始,确立其长久作为经书的地位。在四库全书中隶属于经部。
《尚书》的成书、整理、流传过程颇为复杂,历史上出现过多个书写字体、篇卷构成、具体内容不同的版本;部分曾经由帝王 [[ 朝廷 ]] 组织 [[ 学者 ]] 整理、校勘,颁布“定本”。今本的主体,部分至迟出现于东晋;其“部分篇目”内容的来源可靠性从南宋开始遭受怀疑。清初,这些篇目在主流学术界被定作“伪书”,甚至排除出《尚书》之外。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研究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对古代尚书文献的认识。
==历史源流==
《尚书》本是上古 [[ 档案 ]] 资料的汇编,孔颖达说:“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马融说: “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
“尚书”最早只被称为“书”,而“尚书”之“尚”最早见于《 [[ 墨子 ]] 》:“故尚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此时所指《尚书》也包含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就是收集左史所记的言论或命令。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
《纬书》记载古代《尚书》凡3240篇,至 [[ 孔子 ]] 删定为120篇,遂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尚书》又称《书经》,为五经之一。《尚书》又分成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 [[ 西汉 ]] 末造,开始有所谓今古文之争,古文学派日盛,官派的今文学派主流地位备受挑战。今古文之争一直延续到清朝末造。
==主要内容==
《尚书》属于记言体,内容以言为主。记载的内容,上起 [[ ]] [[ ]] ,下至春秋时期的 [[ 秦穆公 ]] ,包括了夏、商、周三代。陈梦家《尚书通论》第一章先秦引书篇统计《论语》、《孟子》、《左传》、《国语》、《墨子》<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_29.aspx 墨子],古诗文网</ref>、《礼记》、《韩非子》、《 [[ 荀子 ]] 》、《 [[ 吕氏春秋 ]] 》等九本先秦经典引用尚书一百六十八处。《尚书》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