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加皮

增加 4,47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三加皮,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Zanthaxylum trifoliatum L.]的根或根皮。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

三加皮,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Zanthaxylum trifoliatum L.]的根或根皮。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泄泻,痢疾,胁痛,黄疸,石淋,带下,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骨拘挛麻木,跌打骨折,痄腮,乳痈,疮疡肿毒,蛇虫咬伤。

别名
白竻根、刺三甲、风党竻、苦粉竻、刺三加、苦刺头、三甲皮、鸡脚菜、刺五爪、三叶五加、香藤刺、三五加、鹅掌竻。
入药部位
根或根皮。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归经
归脾,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泄泻,痢疾,胁痛,黄疸,石淋,带下,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骨拘挛麻木,跌打骨折,痄腮,乳痈,疮疡肿毒,蛇虫咬伤。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发烧:三加皮根15-6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咳嗽痰中带血:刺三加根12g,九重根(土百部)、果上叶、割鸡尾、白及各9g。煎水服。
3、治咳嗽及哮喘:刺三加根15g,倒生根15g,葵花杵心15g。煎水服。(2-3方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4、治麻疹合并肺炎:白簕根、青桐木、麦冬、桑白皮各6g,葛根9g。水煎服。(《梧州地区中草药》)
5、治风湿关节痛:(白簕花)根30-60g。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6、治小儿麻痹证初期:鲜(白簕花)根120g,薏苡仁、赤小豆各60g。水煎服。
7、治喉炎:干白簕根30-60g。煎服。(《粤北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用。
采集加工
9-10月间挖取,鲜用,或趁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炮制
采集,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白簕又名三加、白簕花、簕钩菜。攀援状灌木,高1-7m。枝细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曲,基部扁平。叶互生,有3小叶,稀4-5;叶柄长2-6cm,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中央一片最大,长4-10cm,宽3-6.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侧脉5-6对。伞形花序3-10,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的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cm;总花梗长2-7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花黄绿色,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mm;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时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200m以下的山坡路旁、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
药材性状
根皮呈不规则筒状或片状,长2-7.5cm,厚0.5-1.5mm。外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皮孔类圆形或略横向延长;内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折断面不平坦。气微香,味微苦、辛而涩。
药理作用
1、抗疲劳作用;
2、抗癌作用;
3、抗衰老作用;
4、抗菌消炎作用;
5、免疫增强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根,止热咳。”
2、《天宝本草》:“散寒清火,治脚膝疼痛,横行骨节并麻木,偏正头风。”
3、《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白带,筋骨痛,风湿麻木。”
4、《岭南采药录》:“撞红症,以之煎服;亦治跌打伤,去瘀生新。”
5、《湖南药物志》:“退热去风,舒筋活血。”
6、《贵州草药》:“理气,平喘,止咳。”
7、《台湾药用植物志》:“主治胃炎疼痛。”
附注
作三加皮共同入药者尚有:①刚毛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 Merr. var. setosusLi,又名:毛三叶五加《台湾药用植物志》,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②康定五加Acantuopanax lasiogyne Harms,又名:三加皮《西藏常用中草药》,箭炉五加《植物分类学报增刊》,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部。
24,4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