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今图书集成

增加 2,42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 此书共有一万卷,另目录…”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

此书共有一万卷,另目录四十卷[来源请求],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汇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每部酌情收录汇考(按照时间排序的描述)、总论(权威但无法按年代排序的描述)、图、表、列传、艺文(诗词,注重唐朝及以前的作品)、选句、纪事(不足以收入汇考中的历史事件)、杂录(因缺乏真实性、偏颇或是艺术性而排除在前几项的其他内容)、外编(宗教或非正统哲学)等项[1][2]。初版本分装576函[3][4],有5020大册(含目录20册)[来源请求],50多万页;共1.7亿字,万余幅图片,引用书目达六千多种[5]。因《永乐大典》大多已毁,此书是现存最大部的类书。

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删一二”,清代重臣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

多认为古今图书集成印制于武英殿;但据裴芹和苗日新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应是在熙春园(今清华大学内荒岛)上印制的[6]。

==编写过程==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梦雷因附逆罪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他得以放还,侍奉三皇子诚亲王胤祉读书。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起,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一万五千多卷典籍,“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编纂《图书汇编》一书。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先誉目录、凡例为一册上呈”。康熙御览后认为尚需修订增益,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诚亲王胤祉失势,陈因曾奉其侍读而受到株连。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陈梦雷被流放黑龙江。同年雍正皇帝下令抹去陈梦雷编书之名,改命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1669年—1732年)重新排校《古今图书集成》。此书于雍正四年(1726年)校成。
40,4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