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三礼
,创建页面,内容为“《三礼》,即《仪礼》、《周礼》和《礼记》。此名称始于东汉郑玄。 在西汉初年“礼经”原本是对《仪礼》的专称,东汉…”
《三礼》,即《仪礼》、《周礼》和《礼记》。此名称始于东汉郑玄。
在西汉初年“礼经”原本是对《仪礼》的专称,东汉郑玄把《仪礼》、《礼记》、《周礼》列为《三礼》,并对《三礼》进行注解,撰有《三礼注》,唐代时“《礼经》”为《小戴礼记》,后人才逐渐称《礼经》为《三礼》。
礼经向来难读,其语言古奥,文辞简略,素以难治著称,例如礼经中的许多宫室的建筑结构、尺度等往往未曾涉及,且“历代屡更,渐非其旧”,以致于读礼之时,想像天子及诸侯之宫室,往往形成空中楼阁。
乾隆初年下诏开三礼馆,以为“《礼记》一书,尚未修纂。又《仪礼》、《周礼》二经,学者以无关科举,多未寓目。”随着清廷异族统治秩序的渐趋稳固,加强礼制建设成为迫切之举,至乾隆十九年(1754)《三礼义疏》定本刊刻,前后历时十九年,堪称一时盛举。
==《周礼》==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汉时补以“考工记”,称为“冬官考工记”。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仪礼》==
《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经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称作“礼”。该书大致形成于春秋后期,有人认为是孔子编订的。孔子确实将礼作为教学的实践环节。
==《礼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在西汉初年“礼经”原本是对《仪礼》的专称,东汉郑玄把《仪礼》、《礼记》、《周礼》列为《三礼》,并对《三礼》进行注解,撰有《三礼注》,唐代时“《礼经》”为《小戴礼记》,后人才逐渐称《礼经》为《三礼》。
礼经向来难读,其语言古奥,文辞简略,素以难治著称,例如礼经中的许多宫室的建筑结构、尺度等往往未曾涉及,且“历代屡更,渐非其旧”,以致于读礼之时,想像天子及诸侯之宫室,往往形成空中楼阁。
乾隆初年下诏开三礼馆,以为“《礼记》一书,尚未修纂。又《仪礼》、《周礼》二经,学者以无关科举,多未寓目。”随着清廷异族统治秩序的渐趋稳固,加强礼制建设成为迫切之举,至乾隆十九年(1754)《三礼义疏》定本刊刻,前后历时十九年,堪称一时盛举。
==《周礼》==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汉时补以“考工记”,称为“冬官考工记”。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仪礼》==
《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经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称作“礼”。该书大致形成于春秋后期,有人认为是孔子编订的。孔子确实将礼作为教学的实践环节。
==《礼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