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太阳活动.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太阳活动</big>[http://s8.sinaimg.cn/bmiddle/484bac6fg9a1a6f15ebf7&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84bac6f0100o2bd.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 太阳活动 ''' 是 [[ 太阳 ]] 所发出 [[ 太阳辐射 ]] 的总量变化,以及数千年来的 [[ 光谱 ]] 分布变化。这些活动具有一些周期性,其中最主要的是长达11年的太阳周期(或称太阳黑子周期)。不过这些变化也具有非周期性的波动。太阳活动的估计原本是透过计算 [[ 太阳黑子 ]] 数量,近几十年来,已经改由人造卫星直接观测。气候变迁科学家想要了解太阳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与地球气候造成哪些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被称为" “ 太阳驱动力" ” 。
在 [[ 卫星 ]] 时代来临前,总体太阳辐照度(TSI)的变动,虽然只是在 [[ 紫外线 ]] 的波长上有百分之几的差异,但始终都在检定的门槛之下。现在对总太阳输出的测量变化(涵盖最后这三个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只有0.1%的差异[1][2] 或是在11年黑子周期期间的峰顶对谷底大约是1.3 W/m²,而在地球大气层上层表面接收到各式各样太阳辐射的平均值为1,366W/ m²(每平方米1,366瓦)[3] 。没有对较长期变异直接测量的代理测量变通的不同度量,以最近的结果建议在过去2,000年间的变动大约在0.1%[4] ,虽然其他来源的资料建议从1675年起的太阳辐照度增量为0.2% [5] 。太阳变异和 [[ 火山 ]] 作用的组合可能是造成一些气候变化的起因,像是蒙德极小期。
对2006年现有文献的回顾,刊登在自然,确定自1970年代中期太阳亮度没有净增值,并且在过去400年中太阳输出能量的变化不太可能造成全球性变暖的主要部分变化[6] 。然而,同一份报告的作者也警告说:" “ 除了太阳的亮度之外,来自 [[ 宇宙射线 ]] 和紫外线辐射对气候更微妙的影响不可能被排除。他们也补充说,因为物理模形认为这样的作用不足以开发,使得这些影响尚未能被证实"”。
==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强烈的 [[ 磁场 ]] 活动抑制了对流的作用,因而使得于表面温度相对较低、颜色较暗的区域。黑点的数量关联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在1980年代,以阿布特、Foukal等人(1977年)意识到辐射的增加值与黑子的关联性,只依据一颗卫星的观测,估计其变异是很小的(只有1 W/m²的等级或总量的0.1%)。雨云7号(在1978年10月25日发射)和太阳极大期任务卫星(1980年2月14日发射)查出,因为围绕黑子周围的区域更加明亮,整体的作用是越多的黑点意味着太阳越 [[ 明亮 ]] 。
==太阳周期==
[[ 太阳周期 ]] 是太阳行为上的循环变化,许多可能的模式曾被建立起来,但在观测上只有11年和22年的周期是很清楚的被观察到。 *11年:最明显的是黑子数量在大约11年的周期中逐渐增加和减少,也因为施瓦贝的观测被称为施瓦贝周期。巴布科模型以磁场的流出和卷入来解释此一周期。当太阳黑子增加时太阳表面的活动也最活跃,然而 [[ 光度 ]] 由于明亮的斑点也增加而没有改变(光斑)。 *22年:海尔周期,因乔治·海尔得名。在每一个施瓦贝周期,太阳的磁场都会扭转,因此 [[ 磁极 ]] 要两次扭转之后才会回到相同磁极的状态。 *87年(70-100 ~100 年):格莱斯堡周期,因沃尔夫冈·格莱斯堡而得名,被认为是施瓦贝11年周期的调幅(Sonnett and Finney, 1990).Braun, et al,(2005)。 *210年:Suess周期(a.k.a. de Vries cycle). Braun, et al, (2005).(2005)。 *2,300 years: 哈尔斯塔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