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紹馨

增加 5,962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陳紹馨'''({{bd|1906年|6月14日|1966年|11月16日}}),臺北汐止人,日名'''山中彰二''',外文拼音 Chen Shao-Hsing,臺羅拼音 Tân…”
'''陳紹馨'''({{bd|1906年|6月14日|1966年|11月16日}}),臺北[[汐止]]人,日名'''山中彰二''',外文拼音 Chen Shao-Hsing,臺羅拼音 Tân Siāu-Hing。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畢業,日本[[关西大学|關西大學]]社會學博士,為臺灣第一位[[社會學]]博士,致力於臺灣[[社會學]]、[[人類學史|人類學]]及[[人口学|人口學]]研究,曾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人口研究,為國際知名[[人類學史|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

==生平==
1906 年 6 月 14 日出生於[[臺北廳|臺北]][[汐止區|汐止]]<ref>{{Cite web|url=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b0%8f%e5%82%b3%2d%2d%e6%98%8e%e6%b8%85%e6%9a%a8%e6%97%a5%e6%93%9a%e6%99%82%e6%9c%9f&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xml_id=0000295455|title=臺灣人物小傳─陳紹馨|accessdate=2018-02-28|author=國家圖書館|date=|publisher=}}</ref><ref>{{Cite web|url=http://www.ios.sinica.edu.tw/ios/sociologists/shaohsingchen/|title=臺灣社會學家─陳紹馨|accessdate=2018-02-28|author=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date=|publisher=}}</ref><ref>{{Cite web|ur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5687|title=臺灣大百科全書─陳紹馨|accessdate=2018-02-28|author=文化部|date=|publisher=}}</ref><ref>{{Cite web|url=http://da.lib.nccu.edu.tw/ft/?m=2304&wsn=0609|title=民俗臺灣─陳紹馨|accessdate=2018-02-28|author=政治大學圖書館|date=|publisher=}}</ref><ref>{{Cite web|url=http://dict.th.gov.tw/term/view/2264|title=陳紹馨|accessdate=2018-02-28|author=臺灣民俗文物辭典|date=|publisher=}}</ref>,其父陳定國為地方仕紳,職首任[[汐止]]街長、信用組合理事長、臺北州協議員,戰後職首任臺北縣參議會議長等。1919年畢業於汐止公學校,入學臺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設在臺南之分校「臺南商業專門學校」就讀。1926 年參與「[[臺灣文化協會]]」主辦第三次講習會,主持「星宿講話」,為其中最年輕講師。1927 年入學日本大學預科,曾為留日青年所舉辦的刊物《新生》撰稿。

1929 年入學日本[[東北大學]]法文學部社會學科,專攻法學與經濟學,並拜{{Internal link helper/ja|新明正道|新明正道}}門下攻讀[[社會學]],修習修正[[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等社會思想史,其思想深受[[馬克思]]及[[韋伯]]之影響。1932 年畢業,因成績優異留任助教,1936年返臺協助父親於高雄縣大樹鄉經營農場。1941年與[[黃得時]]及[[金關丈夫]]等日人創辦《民俗臺灣》,雖遭日府阻撓,仍至1945年1月才停刊,共發行四十三期,其文章闡述民俗研究之意義與方法,影響民俗學深遠。1942年應岡田謙之聘以「囑託」(特約約聘人員)任職[[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室,續專研[[社會學]]。戰後與[[林茂生]]、[[黃得時]]等協同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和預科,並受聘為[[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大文學院]]教授,在歷史系主持歷史學、民族學及社會學研究,為民俗學研究室的負責人,並主持「南方文化研究會」。

1946 年擔任[[臺灣文化協進會]]理事兼研究組主任,創刊《臺灣文化》。1949年率隊赴臺中縣仁愛鄉瑞岩[[泰雅族]]人類學調查,同行參有[[李濟]]、[[董作賓]]、[[芮逸夫]]等,調查報告翌年出版,為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成系之先聲。1952 年以聯合國學員身份赴美加研究社會調查。1957 年以《臺灣的社會變遷與人口變遷》取得日本[[关西大学|關西大學]]博士學位。1959 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人口研究所。1961年與[[龍冠海]]、楊懋春、郝繼隆、衛惠林等學者創立臺灣大學社會系,下轄法學院,所開設的課程包括:社會學、人口學、民俗學、人口問題、人文區位學、社會調查、社會研究法、都市社會學、現代社會學說、中國社會制度研究等。隔年擔任臺北市文獻會委員、臺灣省文獻會委員,主修《臺灣省通志─人口篇》〉,並提出修志方法論。

1965 年以英文發表「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研究的實驗室—臺灣」,對日後臺灣研究有極大影響。隔年擔任行政院戶口普查處指導委員,並受美[[哥倫比亞大學]]聘為客座教授,然因病無法前往;同年 7 月 20 日抱病為數十位美學者講說「臺灣的人口與社會變遷」,為最後一次公開演講,11 月 16 日因癌去世。

== 理論與主張 ==
陳紹馨早年負笈日本專攻法學與經濟學,師承{{Internal link helper/ja|新明正道|新明正道}}並為之得力助手,陳紹馨專研社會學理論的哲學基礎,也因此奠定日後深扎臺灣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研究的在地化,並主張「沒有理論就不能做實地研究,但理論僅是工具,其功用在幫助說明所要研究的問題而已。」

=== 佛格森及黑格爾的市民社會論 ===
陳紹馨受師{{Internal link helper/ja|新明正道|新明正道}}影響,早年研究亦偏重社會學理論之哲學基礎以及知識社會學等,曾發表〈アダム・ファーグスンの市民社会論〉(福格森的市民社會論)、〈ヘーゲルにおける市民社会論の成立〉(黑格爾的市民社會論)等文從社會思想史紹介[[福格森]]、[[青年黑格尔派|黑格爾]]等哲人的市民社會論,說明不同哲人筆下的社會型態演進中「國家」、「市民社會」的概念史<ref>{{Cite book|title=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last=張政遠|first=|publisher=聯經|year=2016|isbn=|editor-last=洪子偉|location=臺北|pages=235-250|chapter=陳紹馨的哲學思想}}</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