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君子

增加 3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君子''',在[[中国]][[周朝]]之前,为贵族之统称。后来于春秋之封建社会则变成士大夫之统称,也就是为官之人称君子,平民称小人。[[儒家]]认为君子应不单指贵族或士大夫,而是“圣人之下,富有礼义规范的人”,具有高道德标准的人,君子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君子是儒家倡导人们塑造自己人格理想的对象,人生的终极目标。君子的很多标准,是论语所定义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舍身取义;士不可不弘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是儒家认为君子应有的品格 <ref>[http://www.docin.com/p-1809788339.html 儒家君子的四大品格 儒家君子论],豆丁网,2016-12-14 </ref>
==基本含义==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如何“复礼”?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没有“仁”,当然不会有什么“礼”,要复兴“礼”,当从“仁”字入手。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ref>[http://www.guoxuemeng.com/guoxue/15267.html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国学梦</ref> ”,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礼记•缁衣》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处事,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也不会有差错。
 
==参考文献==
[[Category:190 倫理學總論]]
774,1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