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太祝

增加 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太祝.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中国古代官职称谓</big>[http://wenhua.yongzhentang.com/uploads/allimg/c090703/124AaN4220-35F7.jpg 原图链接][http://wenhua.yongzhentang.com/3/1/2/1/2009/0703/134481_2.html 来自 文化中国 的图片]]]
''' 太祝 ''' 为中国古代官名。
太祝之名称,最早为《 [[ 周礼 ]] 》中记载的西周官制,为六卿之一,负责管理天子 [[ 宗庙 ]] 事务。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秦汉有太祝令、丞,后汉亦曰太祝令、丞。晋、宋、齐、梁、陈、后魏、 [[ 北齐 ]] 皆因之。后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炀帝罢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后增为九人,开元二十三年减置三人。掌读祝文,出纳神主。
其后在秦及汉初沿用此官名,开始真正设立此官,但其地位不如周礼记载的重要,是太常底下的属官,任务亦为掌管 [[ 祭祀 ]] 的官员, [[ 汉景帝 ]] 时一度将太祝改为祠祀。但之后历代各朝大多都设有此官,其执掌值务亦多类似。
==由来==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ref>[http://www.jinciwei.cn/d194495.html 《礼记曲礼下》原文及注释],赣江谈道,2018-05-27</ref> 《周礼》规定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萗,五曰攻,六曰说。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辞,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辨六号,一曰神号,二曰鬼号,三曰示号,四曰牲号,五曰粢号,六曰币号。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绝祭,八曰缭祭,九曰共祭。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则执明 [[ ]][[ ]] 而号祝。顺祝:顺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灾兵也,瑞祝逆时 [[ ]] [[ ]] 旱也,策祝远罪病也。六辞皆是祈祷之事,皆有辞说以告神,故曰六祝之辞。顺祝者,谓天人和同,纳于大顺也。年祝者,谓五气时若,常大有年也。吉祝者,谓敛时五福,吉无不利也。化祝者,谓化被六极以为和气也。瑞祝者,谓天不爱宝,形为上瑞也。策祝者,谓龟策不违于人,是谓大同也。号者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神号者尊天曰皇天上帝,鬼号者尊祖曰皇祖伯某,壒号者尊地曰后土地祗,牲号者牛曰一元大武之类,齍号者黍曰芗合之类,币号者币曰量币之类,致美于牲币所以致敬于鬼神也。宗庙所祭者一家之亲,内神也,故曰内事;郊社及山川之属所祭者天下一国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吉拜,拜而後稽颡,谓齐衰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与顿首相通,故谓之吉拜云。凶拜,稽颡而後拜,谓三年服者。
==职能==
[[ 南朝 ]] 宋设太祝令一人、丞一人。掌 [[ 祭祀 ]] 读祝迎送神。太祝,周旧官也。汉西京置太祝令、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曰庙祀<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guanzhi/8/21868ff.htm 庙祀令],词典网</ref>。汉东京改曰太祝。
===《唐六典》===
太祝掌出纳神主于太庙之九室,而奉享荐裕袷之仪。凡国有大祭祀,盥则奉匜,既盥则奉巾悦。凡郊庙之祝板,先进取署,乃送祠所;将事,则跪读祝文,以信于神;礼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则循牲而告充。( 礼告讫,牵牲以授太官。既享,则以牲之毛、血置之于豆而奠焉;馔入而彻之。既享,则酌上樽之福酒,且减胙肉,加之于俎,以赞祭酒归胙之礼。又奉玉帛之篚及牲首之俎,俟礼成而仟焚瘗之仪也。) 凡祭天及日 [[ ]] 、星辰之 [[ 玉帛 ]] ,则焚之;祭地及社稷、山岳,则瘗之;海渎,则沈之。
==祭祀过程==
国家祭祀中,太祝于 [[ 太庙 ]] 迎神,太乐奏迎神乐。太祝取玉币, [[ 皇帝 ]] 受玉帛。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跪读祝文。最后奏乐送神。
==视频==
246,8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