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空中加油

增加 4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空中加油.jpg|缩略图|右|[http://img5.imgtn.bdimg.com/it/u=4168582391,3006789472&fm=26&gp=0.jpg 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技术是在飞行中通过加油机向其他飞机或直升机补充燃料的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战斗机的续航能力,在战略或战术航空兵部队作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援作用。
二战结束后,空中加油在军事上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冷战时期,空中加油已成为核威慑的主要保障手段。此后,空中加油几乎被所有大国用作向遥远地区部署轰炸机、运输机、战斗机的主要手段。
由于空中加油技术对远征机动作战十分重要,世界上已有31个国家装备空中加油机。
美国是使用加油机最多的国家。美空军共装备600余架空中加油机,其中大部分 为KC为[[KC-135 ]] ,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75 架KC架[[KC-130 ]] ;其次是英国,共装备20架VC10和6架”三星”500型加油机;第三位是俄罗斯,装备21架伊尔-76加油机。
== 主要作用 ==
== 系统分类 ==
[[File:加油.jpg|缩略图|右|[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517794562,590449298&fm=26&gp=0.jpg 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系统分软管一锥管式(简称软式)及伸缩管式(简称硬式)两大类。
美国空军主要采用硬式加油系统。
 
硬式加油系统的主体是安装在加油机尾部的伸缩套管,其根部用万向铰与加油机尾部承力结构相连。伸缩套管本身由内、外套管组成,它相当于液压作动筒,在液压作用下内管(相当于活塞杆)可沿外管滑动,构成可伸缩的燃油通路。内管端部装有加油接嘴,外管上装有小翼,加油员操纵小翼可使伸缩套管在一定锥角范围内绕根部作俯仰或横向运动。
 
不加油时,伸缩套管缩至最短,并由加油机尾部的钢索提升到紧贴机身尾部。加油时,放下伸缩套管,受油机进入对接范围后,加油员目视操纵小翼及伸缩内管,使加油接嘴插入受油机背部的受油插座并锁定。加油过程中受油机可在一定范围内机动,随动系统使伸缩套管作相应运动,保持受油机和加油机的啮合状态。通过加油接嘴及受油插座上的互感线圈,可进行加油机和受油机之间的信号联络。加油完毕后,加油员操纵缩回内管拔出加油接嘴,受油机脱离。已有部分加油机装了摄像系统,加油员可通过显示屏进行遥控。
== 运用实例 ==
1985年4月15日,美国空军的18 架F架[[F-111战斗轰炸机 ]] 及3 架EF架[[EF-111电子反制机 ]] ,自驻扎于英国的空军基地出发,途经北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穿越地中海上空到达利比亚,顺利执行轰炸任务。从起飞到降落,连续飞行 1 万多公里,经过了6次空中加油,才使这次长程攻击任务得以圆满成功。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KC-130加油机,利用硬式空中加油法为陆战队战机执行加油任务。其后的CH-53空中加油机则使用软式空中加油,需要设置一条长过旋翼的受油管。
2012年3月9日,驻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墨菲特联邦机场的加州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29救援队接到海岸警卫队来电:中国渔船“福远渔871”号上有两名渔民在一场大火中被严重烧伤,急需救治。“福远渔871”号在距离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沿岸约1150公里的太平洋上。考虑到路途遥远,伤者需要紧急医治,129救援队接受了这一任务。
129救援队的“铺路鹰”救援直升机拥有可收缩的空中加油探管,实施远距离水上救援是129救援队的长项。接下来,维护人员为救援任务准备了两架“战斗阴影”飞机和两架“铺路鹰”直升机。“铺路鹰”直升机飞离墨菲特机场,前往位于加州西南部圣迭戈的海军航空兵北岛航空站时,后勤人员紧锣密鼓地往“战斗阴影”上运送救援设备。
3月11日,两架“战斗阴影”飞离墨菲特机场,其中一架飞往“福远渔871”号所在的海域,另一架向南飞去,以便为“铺路鹰”空中加油——此时,两架“铺路鹰”直升机已从北岛航空站出发,飞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阿瓦瑞兹将军国际机场。到达渔船所在海域后,4位救援人员从“战斗阴影”伞降到海面,然后登上一艘载有医用补给的充气橡皮艇,驾着它驶近渔船,上船为受伤的渔民治疗。<ref>[https://military.china.com/aerospace 中华网军事]</ref> == 视频 ==<ref>[https://v.qq.com/x/search/?q=%E7%A9%BA%E4%B8%AD%E5%8A%A0%E6%B2%B9&stag=2&smartbox_ab=1073741824 腾讯网]</ref>{{#iDisplay:u0873tzvbwi|736|377|qq}}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590 军事总论]]
19,3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