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余贻鑫

增加 4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余贻鑫'''(1936.11.6 年11月6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25434544.html 余贻鑫 ],中国工程院网</ref>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ref>[https://teacher.zjut.cc/t988591/ 余贻鑫老师的简历 ],天津大学网</ref>。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 [[ 日本 ]] 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 [[ 教授 ]]
==简介==
余贻鑫教授1936年出生, 北京市人。1958年在天津大学本科毕业,1963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是我国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
余贻鑫教授1980-1982年在 [[ 美国 ]][[ 加利福尼亚 ]] 大学(伯克利)进修,1991-1992年在美国 [[ 华盛顿 ]] 大学(西雅图)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5-1997年任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电力系统控制专题讲座首席客座教授。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电网规划理论、模型与算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整和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从整体上超过了国际上著名的一些电网规划软件包的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这一技术领域工作的科学化。
余贻鑫教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在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SCI收录和EI检索的计110篇。出版《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等著作4部。所培养的博士生中,一人已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人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当选为 [[ 中国工程院 ]][[ 院士 ]]
近年来,余贻鑫院士对智能电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面对国内火热的智能电网开发局面,余贻鑫院士认为,智能电网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涉及许多基本理念,而国内目前在智能电网认识上的混乱恰恰发生在这些基本理念上。他专门撰写文章《面向21世纪的智能电网》对此进行深入阐释。
对于余贻鑫院士来说,"祖国"两个字在心里是那样沉甸甸的,激励着他矢志不渝地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走进余贻鑫院士的办公室,一张精心镶嵌的"老照片"非常醒目。那是在1963年的时候,他和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张合影。当时年轻的余贻鑫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代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余贻鑫的论文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次接见,也让余贻鑫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他经常说:"我的学术生 涯应该说就是从那时正式开始的。"
在余贻鑫院士的办公桌上,有两种书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专业书籍,二是党的著作。尤其是刘少奇同志的《论 [[ 共产党员 ]] 的修养》,他从大学时代就一直带在身边,以此为镜,50余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用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36年出生在北京的余贻鑫,亲历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开国大典,至今余贻鑫的心中仍然回荡着 [[ 毛泽东 ]] 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1954年,余贻鑫带着纯真的梦想步入天津大学,从入学"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共产主义"的宣传口号中,年轻的余贻鑫读懂了党和国家对于"全国电气化"的期待。大学期间,正赶上国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当时,余贻鑫立志要成为优秀的电力工程师。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