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次編輯
變更
天水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天水 | 图像 = File:天水.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05/BeyondPic/200810/19/20081018_a1b…”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天水
| 图像 =
[[File:天水.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05/BeyondPic/200810/19/20081018_a1b5a774ad8dbaae57c4NVnNTUwdMRsn.jpg 原图链接] [http://www.tianshui.com.cn/news/lyzx_news/2008101918184088340_51.htm来自天水网]]]
| 图像说明 = 天水 |center
}}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至2013年天水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
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
== 名称来由 <ref>[https://www.sohu.com/a/213046852_670408 知道 “天水”名字的由来么 ]搜狐,2013-11-06</ref>==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 地理环境 ==
位置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区域范围为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总面积14325平方公里。
地貌
天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气候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无霜期185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年平均降水量491.7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4℃。
水文
天水市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耤(藉)河、颖川河、东柯河、牛头河。还有嘉陵江支流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
== 历史文化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06/10/137012_327087276.shtml 天水的历史文化 ]360个人图书馆,2011-04-25</ref>==
伏羲文化
伏羲是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国家已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天水是伏羲文化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江泽民同志1992年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天水市西关一座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场所——伏羲庙,是伏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华夏纽带工程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祭祖基地,庙内雕梁画栋,古柏参天。为了加强伏羲庙保护和建设工作,全面恢复伏羲庙历史建筑格局,经国家文物局审批,2004年投资两千多万元对伏羲庙进行维修和保护。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存有伏羲塑像和元代的木制八卦盘,也是民间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不懈地探索、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83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平均2米,现已出土陶、石、骨、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刷新中国六项考古之最,有目前已知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最早的地画、最早的宫殿等。大地湾遗址从公元前8300年开始,到公元前4800年为止,时间跨度近4000年,文化积淀极为丰富,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早于陕西半坡遗址1000多年,处于西北区文化的源头地位。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中实属罕见,在国内评定的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列第12位。
秦国早期文化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秦朝,其先祖就是在天水发展起来的。秦先祖赢非子因牧马有功,被周王封邑于秦亭,治所在今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天水市东南的牧马滩,据考证为秦先祖非子牧马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秦简和七块木板地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图。邽县(今清水一带)和冀县(甘谷一带)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县的地方,是中国郡县制的源头。
石窟文化
天水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的“ 石窟走廊”。全市境内有大小石窟6处。以“东方雕塑馆”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后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保存有194个洞窟,石雕造像7000多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开凿于形似农家麦垛的悬崖峭壁之上,保存了后秦至清代的历代凿窟和造像,风格各异,精美绝伦,既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又是艺术陈列馆。它与仙人崖、甘谷大像山、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等众多石窟组成了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
三国古战场文化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富盛名之所在。
== 风景名胜 <ref>[https://tianshui.cncn.com/jingdian/ 天水旅游 ]欣欣旅游,2011-04-25</ref>==
[[File:天水1.jpg|缩略图|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7/577e1ef6b5aa4cf68c9216b35bc8a39d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81448919_383689 来自搜狐网]]]
麦积山
麦积山坐落于“陇上江南”天水,以烟雨麦积、绝壁佛国闻名于世。一面绝壁上静立着千余座佛像,北魏的刀枪铁骑,隋唐的温婉笑容,两宋的衣袂飘飞,历史在石壁上停留。
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大地湾
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张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分布于清水河与阎家沟水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属仰韶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78年秋开始发掘。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房址238座。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
== 相关视频 ==
<center> 天水我的家(天水宣传片)
<br> {{#iDisplay:page/e05202f35wa|640|400|qq}}</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姓名 = 天水
| 图像 =
[[File:天水.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05/BeyondPic/200810/19/20081018_a1b5a774ad8dbaae57c4NVnNTUwdMRsn.jpg 原图链接] [http://www.tianshui.com.cn/news/lyzx_news/2008101918184088340_51.htm来自天水网]]]
| 图像说明 = 天水 |center
}}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至2013年天水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
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
== 名称来由 <ref>[https://www.sohu.com/a/213046852_670408 知道 “天水”名字的由来么 ]搜狐,2013-11-06</ref>==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 地理环境 ==
位置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区域范围为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总面积14325平方公里。
地貌
天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气候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无霜期185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年平均降水量491.7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4℃。
水文
天水市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耤(藉)河、颖川河、东柯河、牛头河。还有嘉陵江支流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
== 历史文化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06/10/137012_327087276.shtml 天水的历史文化 ]360个人图书馆,2011-04-25</ref>==
伏羲文化
伏羲是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国家已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天水是伏羲文化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江泽民同志1992年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天水市西关一座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场所——伏羲庙,是伏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华夏纽带工程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祭祖基地,庙内雕梁画栋,古柏参天。为了加强伏羲庙保护和建设工作,全面恢复伏羲庙历史建筑格局,经国家文物局审批,2004年投资两千多万元对伏羲庙进行维修和保护。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存有伏羲塑像和元代的木制八卦盘,也是民间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不懈地探索、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83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平均2米,现已出土陶、石、骨、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刷新中国六项考古之最,有目前已知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最早的地画、最早的宫殿等。大地湾遗址从公元前8300年开始,到公元前4800年为止,时间跨度近4000年,文化积淀极为丰富,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早于陕西半坡遗址1000多年,处于西北区文化的源头地位。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中实属罕见,在国内评定的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列第12位。
秦国早期文化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秦朝,其先祖就是在天水发展起来的。秦先祖赢非子因牧马有功,被周王封邑于秦亭,治所在今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天水市东南的牧马滩,据考证为秦先祖非子牧马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秦简和七块木板地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图。邽县(今清水一带)和冀县(甘谷一带)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县的地方,是中国郡县制的源头。
石窟文化
天水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的“ 石窟走廊”。全市境内有大小石窟6处。以“东方雕塑馆”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后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保存有194个洞窟,石雕造像7000多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开凿于形似农家麦垛的悬崖峭壁之上,保存了后秦至清代的历代凿窟和造像,风格各异,精美绝伦,既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又是艺术陈列馆。它与仙人崖、甘谷大像山、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等众多石窟组成了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
三国古战场文化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富盛名之所在。
== 风景名胜 <ref>[https://tianshui.cncn.com/jingdian/ 天水旅游 ]欣欣旅游,2011-04-25</ref>==
[[File:天水1.jpg|缩略图|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7/577e1ef6b5aa4cf68c9216b35bc8a39d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81448919_383689 来自搜狐网]]]
麦积山
麦积山坐落于“陇上江南”天水,以烟雨麦积、绝壁佛国闻名于世。一面绝壁上静立着千余座佛像,北魏的刀枪铁骑,隋唐的温婉笑容,两宋的衣袂飘飞,历史在石壁上停留。
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大地湾
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张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分布于清水河与阎家沟水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属仰韶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78年秋开始发掘。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房址238座。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
== 相关视频 ==
<center> 天水我的家(天水宣传片)
<br> {{#iDisplay:page/e05202f35wa|640|400|qq}}</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