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骥(明朝)

增加 6,1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mall>[[File:1bdf120f5bab4a1ea3b2626b36aa4ab1U=4272878994,503756685&fm=173&app=49&f=JPEG.jpg|290px|缩略图|右|大明文武官冠服[http://5b0988e595225dingyue.ws.cdn126.sohucsnet/ulwMXezy=23TPOv9EnqjcZCFPPF6s4qxShfP3Uc1voDK21550470682181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 [http://dy.163.com/imagesv2/20190228article/1bdf120f5bab4a1ea3b2626b36aa4ab1detail/E8A9H9E4054357GF.jpeg html 来自网易网]]][[File:TBIDcjAUHNem5yCMGFq4zwjNm2jRDbWdH7K55npVgeHI11550470682184compressflag.jpg|290px|缩略图|右|[http://dingyue.ws.126.net/tBIDcjAUHNem5yCMGFq4zwjNm2jRDbWdH7K55npVgeHI11550470682184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 [http://5b0988e595225dy.cdn.sohucs163.com/imagesv2/20190228article/1bdf120f5bab4a1ea3b2626b36aa4ab1detail/E8A9H9E4054357GF.jpeg html 来自 搜狐 网易 网]]]</small>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center>王骥</center>
| 逝世地點 =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骥'''(1378年-1460年5月30日 [1] ),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辛集)人。明代名将,官至兵部尚书。
<p style="text-indent:2em;">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1406年)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 [2] 正统三年(1438年),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其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p style="text-indent:2em;">景泰八年(1457年),因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请老告退。
<p style="text-indent:2em;">天顺四年(1460年),王骥去世,年八十三。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皇明经世文编》辑有《王靖远忠毅侯奏疏》。
== 生平简介 ==
* 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任山西兵科给事中。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 洪熙元年,入为顺天府尹。
* 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
* 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兵部尚书。
* 正统二年(1437年),王骥受明英宗之命,整饬甘肃一带边备。次年,王任督军,率[[任礼]]、蒋贵等军出击鞑靼,击溃朵儿只伯,后奉召还任兵部尚书。
* 正统六年(1441年),王被任命为总督军务,率蒋贵、[[杨宁]]在[[麓川之战]]火攻击败麓川(今云南省瑞丽)首领思任发,凯旋后被封为靖远伯[1]。
* 正统八年(1443年),再攻麓川后还任兵部,奉命巡视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甘肃诸边。
* 正统十三年(1448年),率宫聚三征麓川,兵锋远至缅甸境内的孟养,回师途中奉命率军平定湘西和贵州一带的苗族起事[2]。
*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明景帝即位,王受王振之案牵连,被闲置于南京总督机务。
* 景泰三年(1453年),王被去职,后奉命在南内监视被放还的明英宗。
* 景泰八年(1457年),王参与发动夺门之变,拥[[明英宗]]复位,仍任兵部尚书,不久以老告退。三年后病逝。赠靖远侯,谥忠毅[3][4]。
 
== 主要成就 ==
 
* 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史称“骥为功之首 [35] ”。他对麓川的征讨,被指责为“老师费财,以一隅骚动天下”。 [36] 但王骥进行的战役确实基本平定了麓川的叛乱,并将之控制在中央手下,巩固了统治。 [37]
* 正统九年(1444年),王骥被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甘肃等地时,时宁夏边军三年一换,并增选军属以防备,致使军士疲惫、军用困乏。王骥请每年调换一次,让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次年正月再回去,以此提高效率。此建议受英宗赞赏,并下令推行各边。 [21]
* 明代宗时期,王骥参与讨伐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 王骥晚年总督南京机务时,因南京的部队素来偷懒,曾将自己治军的办法教给他们。
 
== 轶事典故 ==
 
* 击鼓为乐
<p style="text-indent:2em;">据《水东日记》记载:王骥任顺天府尹时,他退厅便坐在后堂,召来鼓手打得胜鼓,将这件事当作乐趣,将鼓打得不成节奏的人会受罚。后来王骥终因作战而立下功名,也像前人一样喜欢听闻“击鼓用兵”的诗。 [51]
 
* 三王伯爵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代仅有的三位以战功封爵的文臣分别是王骥、王越、王守仁。他们都姓王,威名超越其余诸文臣封伯者,明人王世贞对此曾连批“大奇!大奇!” [52]
 
== 人物评价 ==
* '''[[张廷玉]]:'''人非有才之难,而善用其才之难。王骥、王越之将兵,杨善之奉使,徐有贞之治河,其才皆有过人者。假使随流平进,以干略自奋,不失为名卿大夫。而顾以躁于进取,依附攀援,虽剖符受封,在文臣为希世之遇,而誉望因之隳损,甚亦不免削夺。名节所系,可不重哉! [36]
 
* '''[[崔瑞德]]、[[牟复礼]]:'''如同有些史料所说,这些漫长和耗费巨大的战役可能给缅甸北部的本地民族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个地区没有长期平定……但是王骥进行的这些代价很高的战役确实达到了一个目的。它们在明朝以后的时期巩固了中国人的控制,而且也的确巩固到如今。 [37]
 
<small>[[File:1bdf120f5bab4a1ea3b2626b36aa4ab1.jpg|290px|缩略图|右|大明文武官冠服[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28/1bdf120f5bab4a1ea3b2626b36aa4ab1.jpeg 原图链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28/1bdf120f5bab4a1ea3b2626b36aa4ab1.jpeg 来自搜狐网]]]</small>
[[File:RQnM3deflmvuNJ% 3Du9Pblt5LjN% 3DppR6gWmZKHxqWPksn3q1550470682184compressflag.jpg|290px|缩略图|右|[http://dingyue.ws.126.net/rQnM3deflmvuNJ=u9Pblt5LjN=ppR6gWmZKHxqWPksn3q1550470682184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8A9H9E4054357GF.html 来自网易网]]]
== 外部链接 ==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828609116042506&wfr=spider&for=pc 王骥,历史上第一个统兵出征的明朝文官]<br>
*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8A9H9E4054357GF.html 明代第一位获封爵位的文官,体壮如牛,七十多岁照样骑马吃肉]<br>
* [https://www.jianshu.com/p/ed018f769c31 钩沉永昌:王骥与“麓川之役”]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