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200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

增加 30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00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jpg|350px|缩略图|右|<big>200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02/8752df80498d4838bfe9c07d41b13b1d.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33780565_48280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200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英语:2006 FIFA World Cup)决赛圈为国际足联第十八届举行的国际足联世界杯,于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于德国十二个城市举行。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2队球队参与,进行64场比赛。在决赛中,意大利与法国在90分钟内以1–1言和,加时赛没有新的进球出现,最终意大利于互射[[点球]]中以5–3取胜,第四度捧起冠军奖杯赢得冠军。另外,德国以3–1击败[[葡萄牙]]则获得季军 <ref>[http://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06-07/09/content_7234567.htm 德国3-1葡萄牙获世界杯季军],青岛新闻网,2006-7-9</ref>
在32支队伍中,除了主办国德国,其余的决赛圈名额会由198支球队透过预选赛及附加赛来决定。从本届世界杯开始,卫冕冠军需要参加[[预选赛]],最终上届冠军巴西成功出线。虽然传统上揭幕战由卫冕冠军出赛,但基于卫冕冠军有可能无法入围,故改由主办国(德国)出赛。
进入淘汰赛阶段后,每支劲旅随着遭遇不同对手而各有不同命运:首先小组赛表现极佳的西班牙队以1–3被法国队淘汰,后者虽一度不被看好,但在淘汰西班牙后,又分别于8强赛及4强赛中,击败上届冠军巴西队与葡萄牙队,继1998年后再度闯进决赛;英格兰队在8强赛继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后,再度被葡萄牙队以点球大战淘汰,是近10年第3次在国际赛事中输在点球大战阶段;上届亚军兼主办国德国队一度极被看好留下金杯,在四分之一决赛以点球大战击败夺冠大热门阿根廷队,赛后双方球员在球场上发生冲突,可惜德国队在半决赛加时临结束前,被意大利队连进两球,只能与葡萄牙队争季军,而德国最终继1962年的智利和1990年的意大利后成为第三支获得季军的地主队;意大利队在16强赛对澳大利亚队时,凭一记具争议性的点球球得以出线,然而,事后的重播[[影像]]支持裁判的判决,[[格罗索]]承认他并非遭到非常严重的冲击,那次摔倒是有一些演戏的成分在内,但澳大利亚队的后卫尼尔的确有跟他发生碰撞,也应该要被吹犯规, 接着以3–0胜乌克兰晋级4强。这是自1982年(前四名分别为意大利、西德、波兰、法国)后,世界杯首次由欧洲球队包办4强席位—地主德国、法国、葡萄牙及意大利。
决赛于7月9日在首都[[柏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由两支赛前夺冠呼声不高的意大利队及法国队争夺冠军。法国队凭齐达内射入一个点球首开纪录,随后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齐接应角球顶入为球队追成1–1,双方在法定时间90分钟之内再无进球,进入加时阶段,加时下半场[[齐达内]]因用头撞马特拉齐胸部而被领红牌离场,加时阶段完毕仍然未分出胜负,在点球大战,法国前锋[[特雷泽盖]]射中横梁,意大利终以5–3胜出 <ref>[https://www.iqiyi.com/v_19rrdfij1c.html?list=19rrlsa77q 2006德国世界杯决赛回顾:意大利5-3法国],爱奇艺,2020-2-29</ref> ,队长[[法比奥·卡纳瓦罗]]站上颁奖台高举大力神杯,代表球队历史性第4度勇夺世界杯。季军赛方面,主办国德国队在中场新人[[施魏因斯泰格]]的杰出发挥下以3–1击败葡萄牙队获得季军。
个人奖项方面,齐达内在争议声中获得世界杯金球奖,两名意大利队成员法比奥·卡纳瓦罗及[[安德烈亚·皮尔洛]]则获银球奖及铜球奖;两名德国队射手[[米罗斯拉夫·克洛斯]]及[[卢卡斯·波多尔斯基]]分别夺得世界杯金靴奖及最佳年青球员,本次金靴得主仅有5球且无人并列,是自1962年世界杯以来进球数量最低的一届。
<center> 2006世界杯意大利1:1法国,意大利点球大战夺冠 </center>
<center>{{#iDisplay:i0855z6x0l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国际足联世界杯]]
248,4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