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红星头菌

增加 7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红星头菌 </big> ''' |- | [[File:65c80012601a268edaaf.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pstatp.com/large/65c80012601a268edaaf 原图链接][https://www.twoeggz.com/news/7604863.html 来自 蛋蛋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红星头菌 别称:红星头鬼笔 门:担子菌门 纲:伞菌纲  目:鬼笔目 科:鬼笔科 属:星头鬼笔属 |}'''红星头菌''' (Aseroë rubra),又名红星头鬼笔,是 [[ 澳大利亚 ]] 很普遍的担子菌门真菌,其特征是带有腐肉的臭味及像海葵的外形。
== 真菌学史 ==
红星头菌是最早被描述的澳大利亚本地真菌,是于1800年由法国植物学家Jacques Labillardière在 [[ 塔斯曼尼亚 ]] 南部采集。其学名是取自古希腊文及拉丁文,意思是“讨厌的汁液”及“红色”。它是属于鬼笔科,但有些学者则将它分类在笼头菌科中。
== 生活环境 ==
红星头菌可以在长满草及布满覆盖物的地方生长。它的外型像一颗红星,有白色的茎。它会吸引苍蝇来帮助散布孢子。
红星头菌最初呈一个白色的蛋状,直径3厘米,空心的白茎从中生长,其上有红色的“触手”伸出,并可以生长达10厘米高。成熟后的红星头菌呈红星状,共有6-10个长3.5厘米两裂的触手。红星头菌的表面由深橄榄褐色的造孢组织所覆盖,带有腐肉的气味。底部有杯状的菌托,是最初蛋状结构的残余物。
== 分布范围 ==
红星头菌在澳大利亚广泛分布,由 [[ 昆士兰 ]] 东南部经新南威尔士及维多利亚州至塔斯曼尼亚。在太平洋彼岸的群岛亦有其踪迹。红星头菌是腐生生物,可以在木屑或覆盖物上生长。
红星头菌似乎跟随了园林或土壤制品运送至世界各地。英国裘园于1829年就有纪录红星头菌在澳大利亚入口的土壤中生长,及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亦有出现。
另外,世界动植物卫生组织发现的红星头菌,在柬埔寨于2010年被记载过,但至今未有任何资料介绍它的成长过程。
===== 长宁一景区现罕见红星头菌 长相惊艳味道奇臭 =====
{{#iDisplay:d0876ucfgqh |480|360|qq}}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