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9
次編輯
變更
蔻瑪尼文化景觀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蔻瑪尼文化景觀位置.jpg|thumb|200px|right|蔻瑪尼文化景觀位置[https://www.africanworldheritagesites.org/cultural-places/traditional-cultural-l…”
[[File:蔻瑪尼文化景觀位置.jpg|thumb|200px|right|蔻瑪尼文化景觀位置[https://www.africanworldheritagesites.org/cultural-places/traditional-cultural-landscapes/khomani-cultural-landscape-%E2%80%93-south-africa.html <br>來源網站African World Heritage Sites]]]
'''蔻瑪尼文化景觀'''([[英語]]:ǂKhomani Cultural Landscape),位於[[南非]],鄰近[[納米比亞]]與[[波札那]]的邊界,201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面積約為959,100公頃。
== 簡述 ==
[[File:蔻瑪尼文化景觀在營火周圍跳舞的桑人.jpg|thumb|250px|左|在營火周圍跳舞的桑人[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58126 <br>來源網站UNESCO]]]
蔻瑪尼文化景觀位於與南非[[卡拉哈里大羚羊國家公園]](Kalahari Gemsbok National Park, KGNP)的範圍內。
1931年卡拉哈里大羚羊國家公園成立時,為數不多的南非[[桑人]]生活和行動受到了限制,除少數定居於國家公園外,其他被剝奪土地的人遷徙至納米比亞或更遙遠的地方。
1999年南非卡拉哈里大羚羊國家公園與波札那大羚羊國家公園(Botswana’s Gemsbok National Park)合併成為[[卡格拉格帝跨境公園]](Kgalagadi Transfrontier Park, KTP),並將部分土地歸還。
於遼闊的沙漠中包含著人類從[[石器時代]]至今的活動證據,並與游牧的[[蔻瑪尼桑人]](ǂKhomani San people)相關的文化,包括:過去到現在的歷史、地標、遷徙過程、生活方式、記憶與資源採集,證明了其在惡劣的沙漠環境中適應與互動的過程。
這裡也是南非僅存的土著聚落,目前蔻瑪尼社區正努力地發揚其知識與文化傳統,這歸功於社區中最後使用!Ui-Taa語的人們,這反映出桑人將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對人、動、植物之間互相尊重,並與土地相互聯繫在一起的永續發展的精神。<ref name=”UNESCO”>{{cite web| url=https://whc.unesco.org/en/list/1545/|title=ǂKhomani Cultural Landscape|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3-09}}</ref><ref name="AWHS">{{cite web| url=https://www.africanworldheritagesites.org/cultural-places/traditional-cultural-landscapes/khomani-cultural-landscape-%E2%80%93-south-africa.html|title=ǂKHOMANI CULTURAL LANDSCAPE – SOUTH AFRICA| publisher=African World Heritage Site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3-09}}</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khomanisan.com/about-us/|title=HISTORY OF THE SAN| publisher=Khomani San|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3-09}}</ref>
== 登錄基準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2點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v):是傳統人類居住、土地或海洋利用的典範,代表了一種(多種)文化或人類與環境的互動,尤其是在不可逆的變化影響下變得更為脆弱。
::蔻瑪尼文化景觀獨特的表達出現代人類祖先所以狩獵和採集維生的生活方式、使用簡單但具高度複雜性的技術來採集稀少的資源(例如:水),並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尋找植物及應對來自乾旱與掠食者。
:(vi):具有與顯著的重大事件、現存傳統、觀念或信仰、藝術和文學作品有直接或明確的聯繫。(最好將此標準與其他標準結合使用)。
::蔻瑪尼文化景觀反映出[[民族植物學]]與在蔻瑪尼社區中仍有少數人說的 !Ui-Taa語的中相關的知識與和記憶,說明了一種實際上已近乎消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ref name=”UNESCO”/>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768 南部非洲]]
'''蔻瑪尼文化景觀'''([[英語]]:ǂKhomani Cultural Landscape),位於[[南非]],鄰近[[納米比亞]]與[[波札那]]的邊界,201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面積約為959,100公頃。
== 簡述 ==
[[File:蔻瑪尼文化景觀在營火周圍跳舞的桑人.jpg|thumb|250px|左|在營火周圍跳舞的桑人[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58126 <br>來源網站UNESCO]]]
蔻瑪尼文化景觀位於與南非[[卡拉哈里大羚羊國家公園]](Kalahari Gemsbok National Park, KGNP)的範圍內。
1931年卡拉哈里大羚羊國家公園成立時,為數不多的南非[[桑人]]生活和行動受到了限制,除少數定居於國家公園外,其他被剝奪土地的人遷徙至納米比亞或更遙遠的地方。
1999年南非卡拉哈里大羚羊國家公園與波札那大羚羊國家公園(Botswana’s Gemsbok National Park)合併成為[[卡格拉格帝跨境公園]](Kgalagadi Transfrontier Park, KTP),並將部分土地歸還。
於遼闊的沙漠中包含著人類從[[石器時代]]至今的活動證據,並與游牧的[[蔻瑪尼桑人]](ǂKhomani San people)相關的文化,包括:過去到現在的歷史、地標、遷徙過程、生活方式、記憶與資源採集,證明了其在惡劣的沙漠環境中適應與互動的過程。
這裡也是南非僅存的土著聚落,目前蔻瑪尼社區正努力地發揚其知識與文化傳統,這歸功於社區中最後使用!Ui-Taa語的人們,這反映出桑人將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對人、動、植物之間互相尊重,並與土地相互聯繫在一起的永續發展的精神。<ref name=”UNESCO”>{{cite web| url=https://whc.unesco.org/en/list/1545/|title=ǂKhomani Cultural Landscape|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3-09}}</ref><ref name="AWHS">{{cite web| url=https://www.africanworldheritagesites.org/cultural-places/traditional-cultural-landscapes/khomani-cultural-landscape-%E2%80%93-south-africa.html|title=ǂKHOMANI CULTURAL LANDSCAPE – SOUTH AFRICA| publisher=African World Heritage Site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3-09}}</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khomanisan.com/about-us/|title=HISTORY OF THE SAN| publisher=Khomani San|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3-09}}</ref>
== 登錄基準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2點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v):是傳統人類居住、土地或海洋利用的典範,代表了一種(多種)文化或人類與環境的互動,尤其是在不可逆的變化影響下變得更為脆弱。
::蔻瑪尼文化景觀獨特的表達出現代人類祖先所以狩獵和採集維生的生活方式、使用簡單但具高度複雜性的技術來採集稀少的資源(例如:水),並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尋找植物及應對來自乾旱與掠食者。
:(vi):具有與顯著的重大事件、現存傳統、觀念或信仰、藝術和文學作品有直接或明確的聯繫。(最好將此標準與其他標準結合使用)。
::蔻瑪尼文化景觀反映出[[民族植物學]]與在蔻瑪尼社區中仍有少數人說的 !Ui-Taa語的中相關的知識與和記憶,說明了一種實際上已近乎消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ref name=”UNESCO”/>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768 南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