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花雀

增加 10,49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蜡嘴鸟</big> ''' |- | File:1-1910260K525.jpg|缩略图|居中|蜡嘴…”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蜡嘴鸟</big> '''
|-
|
[[File:1-1910260K525.jpg|缩略图|居中|蜡嘴鸟[http://udongwu.com/uploads/allimg/191026/1-1910260K525.jpg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蜡嘴鸟 </br>
拉丁学名:Eophona migratoria Black-tailed Hawfinch </br>
别 称:梅花雀 </br>
界: 动物界 </br>
目:雀形目</br>
|}
'''蜡嘴鸟'''又叫梅花雀, 旧大陆数种热带鸟的统称,一般指雀形目(Passeriformes)梅花雀科(Estrildidae)鸟类,狭义一点指该科梅花雀族(Estrildini)鸟类,尤指梅花雀属(Estrilda)的28种鸟,其中包括数种人们喜爱的笼鸟。以种子为食,成小群活动,营巢於高草中。多数种类褐或淡灰色,带红、黄或黑色;大多有细横斑。喙圆锥形,色似封蜡,故又称蜡嘴鸟。横斑梅花雀(E. astrild)体长10公分(4吋),上面褐色,下面粉红色,习见于非洲(该属多数种的发源地),已引入巴西。淡紫梅花雀(E. coerulescens)的喙和尾紫红色。另有一些梅花雀俗称蓝饰雀(cordon bleu)。体小(10厘米)的腰呈红色的雀。体多白色点斑。雄鸟:绯红,两翼及尾近黑,两胁、两翼及腰有均匀的白色小点斑。雌鸟:下体灰皮黄色,上背褐,腰红,两翼及尾偏黑,翼上有白色点斑。亚种flavidiventris的红色多具橙色调,腹部较淡。</br>

栖于平原至近3000米高山上。在山地、多在阔叶林树上;在平原,多见于行道树或村庄、公园高大树上。食物以植物种<ref>[http://udongwu.com/niao/Estrildidae.html 蜡嘴鸟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f></br>

== 概述 ==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肉色。</br>
'''叫声:'''甚微弱而尖细的psheep或teei声及颤鸣。鸣声为微弱颤鸣及唧唧叫声。</br>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西南、东南亚、爪哇、巴厘岛及小巽他群岛。引种至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及菲律宾。</br>
'''分布状况:'''不常见,高可至海拔1500米。亚种flavidiventris见于云南南部的热带地区;punicea为海南岛的留鸟。小群从笼中逃逸之鸟已在广东安家。</br>
'''习性:'''社群性的鸟,结小群生活。常光顾灌丛、草地、耕作区、稻田及芦苇地。飞行快,好动,绯红色腰块使其明显易见。

== 黑尾蜡嘴雀 ==
学名:Eophona migratoria</br>
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br>
英文名:Yellow-billed Grosbeak</br>
分类:雀形目、燕雀科、蜡嘴属</br>
'''生态环境:'''</br>
黑尾蜡嘴雀性喜结群活动,他们常与同属近似种黑头蜡嘴雀混群活动于平原或浅山缓坡的高大乔木间。他常结成数十乃至上百只的大群在树枝间移动,在城市公园的高大乔木间和行道树上常可以看到本物种活动。</br>
分布地域:黑尾蜡嘴雀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支那半岛北部也有本物种分布;在中国,本物种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北、华北各省均可见,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区东南沿海各省直到华南沿海均有本物种,其分布西限可达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等省区,另外,黑尾蜡嘴雀在台湾岛内可见为冬候鸟,而在海南岛则无本物种分布。</br>
'''特征:'''</br>
黑尾蜡嘴雀体形中等大小,体长约在19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部、颊部、颌部、头顶为饱满的黑色;自枕部开始,体羽颜色变为褐灰色;自枕部开始向上背和肩部方向羽色逐渐加深,在背部,羽色过渡为比较深的褐色;从腰部开始,羽色又转趋灰色,尾上覆羽的颜色则为灰色;尾羽为纯正的黑色,两枚中央尾羽和最外侧的两枚尾羽在黑色中带有闪亮的光泽;双翅的小覆羽为与上背相同的灰褐色;中覆羽、大覆羽和飞羽则为紫黑色并具有宽阔的白色端斑;下体自喉部以后均为浅浅的灰褐色,两胁沾栗褐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为褐色;喙为粗壮的圆锥形呈蜡黄色,有些个体端部黑色;足粉褐色。雌性头部没有雄性那样的黑色头罩,整个头部和上体颜色均一变化平缓,头顶、眼先、颊部均为灰褐色;颈侧、喉部、耳羽则为灰色;肩部背部沾黄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近灰色;中央四枚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飞羽和翅上覆羽均为黑褐色,端部白色;下体为淡淡的灰褐色,胁部羽毛与雄性相同亦沾栗褐色,但不如雄鸟那般鲜艳;尾下覆羽污白色;喙与雄鸟相同,为粗壮的圆锥形,蜡黄色。</br>
'''食物:'''</br>
黑尾蜡嘴雀粗壮的喙具有典型的雀科鸟类特征,非常适合咬碎果壳取食种子,因而本物种系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他们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包括蔷薇科植物的种子、豆芽、槐树种子、高粱、葵花籽等,与其他鸟类一样,在繁殖季节他们也会取食一些昆虫来补充营养,包括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昆虫。</br>
'''繁殖与保护:'''</br>
黑尾蜡嘴雀繁殖于每年的5-6月间,营巢于接近人类活动的中等高度的树枝上,巢为深杯形,巢壁为平滑的圆形,巢的外层以毛发、嫩枝、软根等柔软材料纠结而成,内层则用蛛网、软泥、软草等材料精心密结而成;每巢产卵3-4枚,卵蓝色被斑点。</br>
'''叫声:'''</br>
鸣声为一连串的哨音和颤音,似赤胸朱顶雀。叫声为响亮而沙哑的tek-tek。</br>
'''现状:'''</br>
本物种数量巨大,因而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和捕猎的威胁,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尾蜡嘴雀的肉有补气、健胃的功能,鼓励了对本物种的捕猎。</br>
'''保护:'''</br>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r>

== 黑头蜡嘴雀 ==
学名:Eophona personata</br>
英文名:Japanese Grosbeak</br>
物种分类:鸟纲、雀形目、雀科、蜡嘴雀属</br>
'''描述:'''</br>
体大(20厘米)而圆墩的雀鸟。黄色的嘴硕大,雄雌同色。似雄性黑尾蜡嘴雀但嘴更大且全黄,臀近灰,三级飞羽的褐色及白色图纹有异。初级飞羽近端处具白色的小块斑,但三级飞羽、初级覆羽及初级飞羽的羽端无白色。飞行时这些差异均甚明显。幼鸟褐色较重,头部黑色减少至狭窄的眼罩,也具两道皮黄色翼斑。亚种magnirostris较指名亚种体大而色淡,嘴大,翼上白色块斑较小。虹膜-深褐;嘴-黄色;脚-粉褐。</br>
'''叫声:'''</br>
飞行时发出生硬的tak-tak声。鸣声为4~5音节的似笛哨音。</br>
'''分布范围:'''</br>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北朝鲜及日本;越冬至中国南方</br>
'''分布状况:'''</br>
地方性常见。指名亚种越冬于中国南方,极少至台湾。magnirostris 繁殖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及小兴安岭),经华东至南方越冬</br>
'''习性:'''</br>
较其他蜡嘴雀更喜低地。通常结小群活动。甚惧生而安静。</br>
黑头蜡嘴雀又叫梧桐、大蜡嘴、铜嘴。属雀形目,雀科。属候鸟,繁殖在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过冬。这种鸟叫声好听、宏亮。经过训练后可以学会叼吻、打弹等技艺。在北方的春节庙会上可以看到这种表演。</br>
'''形态特征:'''</br>
黑头蜡嘴雀体长约21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头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于嘴巴呈黄色的粗大圆锥型,顾得名“蜡嘴”。雌雄鸟区别不大。</br>
'''生活习性'''</br>
在春秋季节结群飞行,在各种地形环境都可见到。由于飞行速度快,在飞过时可听到翅膀振颤的声音。鸣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以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br>
'''饲养管理'''</br>
黑头蜡嘴雀的笼子没特殊要求,只要不影响跳跃即可。如作为训练用,可用脖链栓着,放在鸟架上。一般用的鸟架为制的,长约40~50厘米,直径1.5厘米,中间一段缠上棉线,便于鸟栖息。 黑头蜡嘴雀喜欢吃麻籽、葵花籽、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这些食物在训练时可作为奖励用,平时不可喂多,以鸡蛋米和蔬菜、水果为主。 刚买来的鸟,性情比较急躁;所以上架一定要注意脖链的长度,以免缠颈死亡。如果鸟的情绪无法稳定,上下翻飞,可用水将羽毛淋湿,控制使其活动;也可喂给用葵花籽。

== 锡嘴雀 ==
学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br>
英文名:Hawfinch</br>
又名:蜡嘴雀、老西子、老醯儿、铁嘴蜡子</br>
分类:雀形目、燕雀科、锡嘴属</br>
'''外形特征:'''</br>
体大(17厘米)而胖墩的偏褐色雀鸟。嘴特大而尾较短,具粗显的白色宽肩斑。雄雌几乎同色。成鸟具狭窄的黑色眼罩;两翼闪辉蓝黑色(雌鸟灰色较重),初级飞羽上端非同寻常地弯而尖;尾暖褐色而略凹,尾端白色狭窄,外侧尾羽具黑色次端斑;两翼的黑白色图纹上下两面均清楚。幼鸟似成鸟但色较深且下体具深色的小点斑及纵纹。</br>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至近黑;脚-粉褐。</br>
叫声:鸣声以哨音开始,以流水般悦耳音节deek-waree-ree-ree收尾。叫声为突发性tzick声,也有尖声的teee或tzeep。</br>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的温带区。</br>
'''分布状况:'''</br>
甚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经中国东部至长江及西江的集水处以及东南沿海省份越冬。亚种japonicus越冬在东南沿海省份,有迷鸟至台湾。</br>
习性:成对或结小群栖于林地、花园及果园,高可至海拔3000米。通常惧生而安静。</br>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梅花雀短视频===
{{#iDisplay: e30018yqvak |480|360|qq}}
== 參考來源 ==
{{Reflist}}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