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健

增加 1,5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王健''',男,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四岁起随父王树棠学习大提琴。九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两年后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公演了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现是一名音乐家。作品有《肖邦和巴伯的奏鸣曲》、《海顿的两首协奏曲》等。
==简介==
1979年,国门初启,[[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以民间文化交流使者身份首度访华,拍摄了名为《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在美引发巨大反响。镜头最后,那个戴着红领巾被誉为“中国大提琴神童”的小男孩王健,如今已是誉满国际乐坛的老将。
斯特恩早就预言:“王健将是东方最有希望的音乐家。”经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为大家所熟知之后,王健在上世纪90年代分别在美国耶鲁大学以及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随后签约代表世界古典乐最高水准的德意志(DG)唱片公司,是该唱片公司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
早年留学美国并在当地有多年职业生涯的王健,近年来将演奏重心移至欧洲。与欧、美各大乐团均有长期合作的他比较后认为,欧洲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氛围更加浓厚,对演奏家的提升也更大。“如果用绘画作比较的话,美国乐团的演奏就像一幅油画,激烈、鲜明、刺激性强。它们大红大绿、大黑大白、中间色彩却不多;欧洲乐团像一幅水彩画,细腻清透,他们不愿意拉得太响。”王健比喻道。就观众审美来说,欧美之间也有差异。“美国观众喜欢大型作品,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的作品。这点和中国大多数观众的喜好很相似。欧洲人则偏爱莫扎特、海顿这样的古典作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健
| 职业     = 音乐家     
| 知名于 = <br>
}} '''王健'''(1968年- ),出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四岁起随父[[王树棠]]学习大提琴。九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两年后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公演了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中國大提琴家。 著名作品有《肖邦和巴伯的奏鸣曲》、《海顿的两首协奏曲》等。 ==简介==1979年,国门初启,[[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以民间文化交流使者身份首度访华,拍摄了名为《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在美引发巨大反响。镜头最后,那个戴着红领巾被誉为“中国大提琴神童”的小男孩王健,如今已是誉满国际乐坛的老将。斯特恩早就预言:“王健将是东方最有希望的音乐家。”经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为大家所熟知之后,王健在上世纪90年代分别在美国耶鲁大学以及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随后签约代表世界古典乐最高水准的德意志(DG)唱片公司,是该唱片公司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 早年留学美国并在当地有多年职业生涯的王健,近年来将演奏重心移至欧洲。与欧、美各大乐团均有长期合作的他比较后认为,欧洲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氛围更加浓厚,对演奏家的提升也更大。“如果用绘画作比较的话,美国乐团的演奏就像一幅油画,激烈、鲜明、刺激性强。它们大红大绿、大黑大白、中间色彩却不多;欧洲乐团像一幅水彩画,细腻清透,他们不愿意拉得太响。”王健比喻道。就观众审美来说,欧美之间也有差异。“美国观众喜欢大型作品,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的作品。这点和中国大多数观众的喜好很相似。欧洲人则偏爱莫扎特、海顿这样的古典作品。” ==見識到一個音樂家的隨和、謙遜與坦白==「演奏巴赫無伴奏組曲專心的就像是拉給自己聽,安靜的和自己進行一場親密的對話⋯⋯」[[王健]]如是說。 王健對自己在音樂中所追求的價值是很堅定的,談到一個演奏家心態的養成,他更強調心性要堅強,對自己所選擇的路要肯定,畢竟這一行是充滿挫折的;他見過不少朋友,在剛起頭的時候,被別人批評就失去了信心,到最後連自己想要怎麼演奏都不知如何是好,非常可惜。王健的琴音一向帶著憂鬱,他回憶起小時候父母為了他的教育,必須分居兩地,年紀太小的他當時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母親都要隔一陣子才能來陪他幾天,關於離別他著實體會甚深。 王健第一次到美國留學,過海關時把父母變賣家產的一百多元美金給掉了,都不敢回頭去找。 隨和的他甚至提醒記者去試試他那把市價超過一百萬美金的Amati大提琴!「坐那一把椅子比較好拉。」他邊說著邊把琴遞給記者,這和大部分演奏家對自己樂器近乎嚴苛的保護態度非常不同!這把1622年的Amati聲音很溫和卻明亮!這把琴是當初贊助他到美國留學的華裔商人[[林壽榮]]先生收藏的,王健到世界各地都少不了它。<ref>[https://read.muzikair.com/tw/periodicalArticles/8cb52249-ee4d-457c-b351-c41daff4ef20 MUZIKAIR - 專訪·大提琴家.王健:大提琴之子]</ref> 
==重大事记==
一九七九年,著名小提琴家史顿在[[中国]]拍摄了一部记录片《乐韵缤纷》,王健是片中的要角,当年他只有十岁。在史顿的鼓励及支持下,王健终于踏上美国之路。王健生于一个音乐家庭,四岁已随父学习大提琴。在上海音乐学院求这之时,著名的大提琴家帕里佐听过他的演奏,深为欣赏,安排他在一九八五年前赴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入读一个特别课程。由那时起,王健在帕里佐门下受教,一九八九年自耶鲁毕业。自从他于九岁稚龄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就读以来,音乐天分已在本国获得充分认可,两年后与上海交响乐团合奏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更赢得举世赞誉。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中國人]]
[[Category:大提琴家]]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