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竹叶

增加 5,17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竹叶</big> ''' |- | File:竹叶1.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i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竹叶</big> '''
|-
| [[File:竹叶1.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img01.lietu66.com/101010924089.jpg_l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YTkKIMkLELjbcOmLkElbYTkKIRmLkEk74TkKIMkrELjbkRmLkEk78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TEl+OKaIPjeh5yupNj+lHzrGIOzzgEl+XJ6IPjeh5yuF9j+h5yupNj+lHzo==_-149407627&query=%E7%AB%B9%E5%8F%B6& 来自 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竹叶

'''别&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称''':淡竹叶

'''门''':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界''':植物界

'''目''':禾本目
|}
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医嘱。


竹叶,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 ex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等的叶。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中文学名
竹叶

植物界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科

淡竹
采集
随时采鲜者入药
别称
淡竹叶

被子植物门

禾本目

刚竹属
分布区域
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展开


1入药部位
2性味
3归经
4功效
5主治
6相关配伍
7用法用量
8使用注意
9采集加工
10形态特征
11生长环境
12药材性状
13相关论述
14集解
1入药部位编辑
叶。

2性味编辑
味甘、淡,性寒。

3归经编辑
归心、肺、胃经。

4功效编辑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5主治编辑
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6相关配伍编辑
竹叶
竹叶
1、治霍乱利后,烦热躁渴,卧不安:浓煮竹叶汁,饮五六合。(《圣济总录》竹叶汤)

2、治暑热气虚心烦:鲜竹叶、太子参各9g,扁豆花6g,鲜荷叶半张。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臾再服。(《产宝》)

4、治头疮乍发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圣惠方》)

7用法用量编辑
内服:煎汤6-12g。

8使用注意编辑
阴虚火旺、潮热骨蒸者忌用。

9采集加工编辑
随时采鲜品入药。

10形态特征编辑
淡竹又名:毛金竹,白夹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针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5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竹叶</big> '''
|-
| [[File:竹叶2.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img01.lietu66.com/101010924089.jpg_l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YTkKIMkLELjbcOmLkElbYTkKIRmLkEk74TkKIMkrELjbkRmLkEk78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TEl+OKaIPjeh5yupNj+lHzrGIOzzgEl+XJ6IPjeh5yuF9j+h5yupNj+lHzo==_-149407627&query=%E7%AB%B9%E5%8F%B6& 来自 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竹叶

'''别&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称''':淡竹叶
|}
11生长环境编辑
通常栽植于庭园。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12药材性状编辑
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mm,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13相关论述编辑
1、《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2、《安徽中草药》:“清热除烦,解渴,利尿。”

14集解编辑
《食疗本草》:“竹叶,堇、苦、淡、甘之外,余皆不堪入药,不宜人。淡竹为上、甘竹次之。”

词条标签:
自然 生物物种 植物 医生 中医
合作编辑者: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