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茶花鳳仙

增加 1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日常養護≥'''<br>'''1、光照和溫度'''茶花鳳仙的適應性比較強,養殖茶花鳳仙,需要提供合適的光照和溫度條件。茶花鳳仙適宜的生長溫度是在15℃到25℃之間,它不耐高溫,在溫度過高的時候,植株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停止生長。夏季高溫的時候需要保持生長環境的涼爽,適當的進行遮陰,並要避免強烈的陽光直接照射,但是要注意不能過度的遮陰,如果光照不足,也有可能會導致茶花鳳仙植株徒長,葉色變淺。冬季要注意保暖,因為茶花鳳仙比較不耐寒,保持充足的光照。<br> 2、'''澆水和施肥'''養殖茶花鳳仙,水肥是重中之重,水分一定要充足,保持盆土濕潤,但是切忌積水,否則會爛根。在養護過程中,澆水一定要適量,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夏季需要及時澆水,並向地面和葉面噴水來持空氣濕度。為了使茶花鳳仙有充足的養分,可以每10施一次稀薄的肥水,在生長的前期,可以多施一些氮肥,而在開花前,要控制氮肥的使用。<br>'''3、繁殖方法'''茶花鳳仙可以使用扦插的方法進行繁殖,可以全年進行,一般很容易生根,夏季可以進行水插。<br>'''4、病蟲害'''茶花鳳仙在養殖過程中,病害較多,包括猝倒病、白粉病、白絹病和花葉病等,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對茶花鳳仙的生長產生不良的影響。當發現茶花鳳仙出現了病害而生長不良時,可以及時的採取防治措施。<br>
'''5、上盆養殖'''茶花鳳仙,在上盆的時候,需要選擇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壤,需要肥沃一些。上盆需要在茶花鳳仙的小苗長到一定的大小的時候進行。<ref>[https://www.zhifure.com/snzfj/61726.html 茶花鳳仙怎麼種茶花鳳仙種植方法與註意事項]</ref><br>
[[File:茶花鳳仙5.jpg|400px|缩略图|右|茶花鳳仙[https://www.nongmiao.com/chahuazt/6230.html 照片來自]]]
'''***茶花鳳仙的病害防治***'''<br> '''猝倒病'''主要危害幼莖,開始時幼莖基部呈水漬狀斑,後病斑變為淡褐色至褐色並凹陷縊縮。病部迅速發展到環繞幼莖,使小苗在葉色翠綠的情況下自莖基部倒伏死亡。最後腐爛或乾枯。該病主要由瓜果腐霉菌引起另外尚有立枯絲核菌。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藉水滴噴濺和種子等傳播。猝倒病
主要危害幼莖,開始時幼莖基部呈水漬狀斑,後病斑變為淡褐色至褐色並凹陷縊縮。病部迅速發展到環繞幼莖,使小苗在葉色翠綠的情況下自莖基部倒伏死亡。最後腐爛或乾枯。該病主要由瓜果腐霉菌引起另外尚有立枯絲核菌。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藉水滴噴濺和種子等傳播。<br>'''防治方法'''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播種不可太密;出苗後控制澆水,保持土壤略幹;加強環境的通風性,;避免連作。發病後及時用藥,75%的百菌清600倍,50%的多菌靈500倍,以及40%的疫霜靈200~400倍等都有很好的作用,1週噴一次,噴時除盆植株的莖葉外還應噴及周圍的地面。<br>'''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表面有白色粉狀小斑塊,隨後葉面佈滿白色粉層,至秋初,白粉層中出現黃色小圓點,最後小圓點變為黑褐色,病葉枯黃。嚴重時可蔓延至莖、花蕾及蒴果,其上也出現白色粉層,最終花蕾、蒴果停止生長而枯萎。該病的病原為蒼耳單絲殼的白粉菌,屬真菌類,病原菌在病殘體上和種子中越冬,借風、水傳播。<br>'''防治方法'''應加強栽培管理,保持環境通透,少施氮肥,增施鉀肥及鈣,及時清除病葉,一旦發病應及時用藥,可以噴灑15%的粉銹寧1000倍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br>'''疫病'''主要發生在幼苗定植後的植株上,危害莖和根部,首先嫩莖或莖基部出現水漬狀暗綠色至淺黃色的斑塊,後發展為黑褐色腐爛,病斑環繞莖部,使植株自病部折倒,在病部有時能夠看到白色絹絲狀物,即為病原菌的菌體。該病是由惡疫黴菌侵染引起,病菌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通過土壤和水地噴濺以及風力傳播。<br>'''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一是土壤消毒,二是改善栽培環境。藥物防治要及時,可用的藥物有80%的乙磷鋁500倍,25%甲霜靈500~800倍,1%的波爾多液,0.1%~0.2%的硫酸銅液。<br>'''花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被侵染後有兩種症狀,一為葉片變小,皺縮,葉緣扭曲,葉面有深綠與黃白相間的斑點,老葉則黃化,花朵小、萎縮,花瓣呈碎錦狀,嚴重時植株矮小。二是葉脈褪綠呈灰白半透明狀,繼而褪綠為斑駁狀簇生,葉緣略上卷。該病的病原菌主要有蕪菁花葉病毒和花椰菜花葉病毒。通過汁液和多種蚜蟲傳播。<br>'''防治方法'''將強栽培管理,保持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病株,減少操作過程中人為傳播。防治傳毒昆蟲,可以採用殺蟲劑等。<br>'''白絹病'''症狀白絹病通常發生在苗木的根莖部或莖基部。感病根莖部皮層逐漸變成褐色壞死,嚴重的皮層腐爛。苗木受害後,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以致生長不良,地上部葉片變小變黃,枝梢節間縮短,嚴重時枝葉凋萎,當病斑環莖一周後會導致全株枯死。在潮濕條件下,受害的根莖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後期在菌絲體內形成很多油菜籽狀的小菌核,初為白色,後漸變為淡黃色至黃褐色,以後變茶褐色。菌絲逐漸向下延伸及根部,引起根腐。病原引起樹木白絹病的病原無性世代為齊整小核菌Selerotium rolfsii Sacc屬半知菌亞門,無孢菌群,小菌核屬。白絹病病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30℃,最高約40℃,最低為10℃,在PH值1.9—8.4之間都能生長,PH5.9時最適宜繁殖,光線能促進產生菌核。菌核在適宜條件下就會萌發,無休眠期,在不良條件下可以休眠,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在低溫乾燥的條件下存活時間更長。<br>'''防治方法'''1、圃地選擇:育苗地要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前作發病重的苗圃應與禾本科作物輪作4年以上,方能重新育苗。2、冬季深耕:感病苗圃地,每年冬季要進行深耕,將病株殘體深埋土中,清除浸染來源。3、土壤消毒:在育苗或造林前,每畝用7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1000g,加細土20kg,拌勻撒在播種溝內或樹穴周圍。對感病較輕的苗木,可挖開根莖處土壤,晾曬根莖數日或撒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4、加強管理:在苗木生長期要及時施肥、澆水、排水、中耕除草,促進苗木旺盛生長,提高苗木抗病能力。夏季要防暴晒,減輕灼傷危害,減少病菌侵染機會。5、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豐洽根保600-800倍或用1%硫酸銅液澆灌病株根部或用25%萎銹靈可濕性粉劑50g,加水50kg,澆灌病株根部;也可每畝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ml,加水50kg,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ref>[http://www.aihuhua.com/huahui/chahuafengxian.html 茶花鳳仙Impatiens balsamena.L]</ref><br>
5,4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