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磺溪书院

移除 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磺溪书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磺溪书院</big>[https://www.taiwan.net.tw/att/1/big_scenic_spots/pic_R161_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12&id=R161 来自 台中市 的图片]]]
'''磺溪书院'''(俗称''' 文昌祠''' )位于[[台湾]][[台中市]][[大肚区]]磺溪里文昌路上的古迹。书院的前身称为「''' 西雝社''' 」亦称为「''' 文昌会''' 」,是当代文人士子的结集之所。西雝社创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后来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再扩建成为「磺溪书院」。
在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经[[中华民国内政部]]列为第三级古迹。
== 历史 ==
西雝社是[[清朝]]居住在今台中市乌日区的[[举人]][[杨占鳌]]([[清朝|清]][[道光]]十九年举人)下寮尾座(今[[磺溪里]])仕绅[[赵顺芳]]所创建,原本是一些文人士子以文会友的集会场所,同时也有许多士绅募集善款当作学租招收孤寒学子,所以也有[[义学|义塾]]的用途。后来有感于该区的文教风气尚嫌不足有待发扬,所以经赵顺芳还有赵顺芳之子[[赵壁兴]]、伙同汴仔头(今[[永顺里]])商号-蔡胜记的[[蔡灿云]]、[[蔡瀚云]]兄弟商议([[蔡瀚云]]后担任日治时期台中州大甲郡龙井庄/今[[龙井区]]庄长)。由仕绅[[蔡灿云]]、[[蔡瀚云]]、与[[张锦上]]等人号召领头,再度发动社员募集,筹建「文昌庙」,并在文昌庙中开辟「''' 磺溪书院''' 」,于[[光绪]]16年(1890年)竣工,广招[[大肚下堡]]地区(今[[大肚区]]、[[龙井区]]、[[乌日区]]等台中市市辖区)的学子,作育英才。
[[台湾日治时期|日治时代]]虽然磺溪书院被迫停止了教育,不过[[日军]]的近卫师团曾经在此进驻,所以都还维持着不错的状态。昭和十年(1935年)12月5日,以「大肚舍营所」的名义与其他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御遗迹」一起被[[台湾总督府]]指定为[[台湾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史迹]]。战后[[台湾]]义务教育普及,大肚国小曾暂借书院,作为邻近村落学子上课的教室,前[[国立清华大学]]校长[[陈文村]]即曾在磺溪书院接受小学一、二年级启蒙教育。但是战后,磺溪书院数度遭窃与变卖其庙产,在1959年时更遭逢[[八七水灾]],屋宇与门墙都遭到严重的破坏。直到1984年[[大肚区|大肚乡]]公所聘请著名建筑学者研究调查,1985年经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出资进行修复工程,并且名列第三级古迹<ref>[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8/20/20010305/408783.html 台中磺溪书院以“文”引人],人民网,2001-3-05</ref>。
[[民国八十八年]](1999年)9月21日的[[921地震|集集大地震]]之后,原[[台中县]](今台中市)共有14古迹遭到损坏,磺溪书院也曾经被外观判定为「有立即性危险」的建物,不过所幸受损情况并不严重,并在[[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底修复完成。
== 近代沿革与影响 ==
[[台湾日治时期]]虽然日本大力的在台湾推行日本教育,但是刚开始书院的传统教育并未被中止,但是当时满清弃台割让,即使在书院中学到传统的教育,也无法与当时一般的社会接轨。所以后来基过当地人向日本政府申请,于1899年([[明治]]32年)3月16日获准成立「''' 大肚[[公学校]]''' 」(今[[台中市大肚区大肚国民小学]]),首任校长是[[日本人]][[木村左市郎]],学校成立之初即以磺溪书院充当校舍。之后在1901年经过当时文昌祠的炉主赵壁等三十多人,将庙后的的十多[[甲 (单位)|甲]]土地捐赠给学校,1909年大肚公学校就在磺溪书院后方建立了新校舍。
1938年之后大肚公学校迁址到现址,书院捐赠的土地被他人非法侵占、变卖,导致磺溪书院只剩数千坪土地。书院甚至在1945年之前,[[美国]]盟机曾经空袭过[[台湾]],书院的三川殿跟厢房都曾被炸弹波及。在战后,许多书院的资产不是被外移就是被侵占,收入来源也完全中断,[[台湾省戒严令|戒严时期]]政府与民间也无人愿意妥善管理。另外在1959年发生[[八七水灾]],[[大肚溪]]的溪水泛滥,夹杂大量泥沙重创磺溪书院。而当时负责管理的赵维孝等人也远走他乡,任由书院的建材与文物资产被偷,加速了书院的荒废。
在修复工程之前,已经有大量的产物都遭窃;甚至在修复中,书院之中原本有两个古匾「雅歌孝友」与「经天纬地」,是在光绪年间由[[御前侍卫]][[廖锦华]]所立,其中「雅歌孝友」也让窃贼藉由修复工程所搭起的[[鹰架]]之便偷走了。不过虽然饱经各种事件的阻扰,也在[[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内政部民政司]]、[[台湾省政府民政厅]]以及[[台中县政府]]等单位的协助,以及汉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监造、胜记营造公司负责施工后,于1989年([[民国78年]])3月2日正式竣工,总修复费用约[[新台币]]一千四百九十多万元。
 
自从西雝社成立以来,经由文昌祠的改建一直到民国政府修复为止,磺溪书院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天灾与人祸摧残,但是因为书院的成立,带给了[[台中市]]、[[彰化县]]一带的文化教育有很深的影响。
== 结构 ==
磺溪书院内祭拜有五尊神明[[文昌帝君]]、[[孚佑帝君]]、[[文衡帝君]]、[[朱衣星君]]与[[魁斗星君]],合称为「[[五文昌]]」,是古时[[科举|科举时代]]掌管所有考试的[[神明]]<ref>[http://www.docin.com/p-551335239.html 磺溪书院的祭祀],豆丁网</ref>。内设有大殿与拜殿,所以俗称文昌祠或文昌庙,建筑的样式属于传统的闽南式合院型态,是一间结合学堂与庙宇的[[四合院]]。
==交通==
 
;[[台中市公交车]](站名:横溪里)
 
*[[丰原客运]]:[[台中市公交车237路|237]]
== 参考文献 ==
722,5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