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纪念公园

增加 2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第二代中山纪念公园==
 
公园于2008年3月28日至2010年6月25日期间关闭,以兴建新的中山纪念公园及[[中山纪念公园游泳池]]。重建后的公园更切合纪念[[孙中山]]的主题,并为[[中西区 (香港)|中西区]]居民提供一个室内暖水[[游泳池]]和室内暖水训练池,方便居民在[[冬季]]时不用跨区至位于[[湾仔区]]的[[摩理臣山游泳池]]。中山纪念公园重建工程首阶段于2010年6月26日完成,重新开放。
公园中央设有圆形纪念草坪,中心竖立一座4.5米高的孙中山[[铜像]],连同基座共高10米。铜像背海面山,正对草坪南端牌楼,牌楼上「[[天下为公]]」字样乃按当年孙中山送赠「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的手笔而成 <ref name="苹">[http://www.gzzxws.gov.cn/>xhgm/gmxhww/201112/t20111201_22363.htm 孙中山为黎民伟题“天下为公”考],广州文史</ref name="星"/> 铜像基座正面刻有孙中山中英文名字(「孙中山先生」和「Dr. Sun Yat-sen」)及生卒日期,背面挂置《[[总理遗嘱]]》全文铜版;基座正前方置有简介孙中山生平事迹的铜铸碑文,包围草坪的环状地板则刻着孙中山在世界各地曾经到过的地方及年份。
草坪外围西南方的[[儿童游乐场]]以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实业计划]]》有关铁路建设的内容为主题,毗邻设有「[[四大寇]]庭院」,以记念四大寇(孙中山、[[陈少白]]、[[尢列]]、[[杨鹤龄]])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两者向草坪一侧修建有盖走廊,以孙中山在香港曾入读的[[拔萃书室]](即[[拔萃男书院]]前身)、旧时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及[[香港大学本部大楼]]的[[柱廊]]式建筑为蓝本,展现他年轻时的求学环境。
草坪外围东面,与足球场之间的地方建有[[钟楼]],以表达孙中山青年时期在香港接受教育,及其产生革命思想之由来。钟楼顶部以[[香港大学本部大楼]]为设计蓝本 <ref>[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4/04-07/331674.shtml?f=baidu 探访香港孙中山纪念公园],中新网,2014-04-07 </ref> ;五个[[铜钟]]则寓意孙中山在1921年发表「[[五权宪法]]」的思想。公园北端临海部分为水景广场及海滨长廊。水景广场处的[[十字架]]灯和池水,代表孙中山在香港成为[[基督徒]]和[[受浸]]。长廊东接[[中西区海滨长廊]],并于水景广场西侧放置象征[[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和「博爱」]]三个文字雕塑。
位于公园内西端的[[中山纪念公园游泳池]],则于2011年11月30日启用。
*[[孙中山纪念馆 (香港)|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史迹径]]
 
==参考文献==
718,6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