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3
次編輯
變更
瓠瓜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瓠瓜</big> ''' |- | [[File:0070071746-000000000151904678 3.jpg|缩略图|居中|[http://image4.suning.cn/uimg/b2c/newcatentries/0070071746-000000000151904678_5_800x800.jpg 原图链接][http://product.suning.com/0070071746/151904678.html 来自 七果果旗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瓠瓜 拉丁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 <br>(Molina) Standl. var. depressa (Ser.) Hara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 科:葫芦科 属:葫芦属 |}'''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 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 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ref>[https://www.pingguolv.com/sl/yingyang/29330.html 瓠瓜的营养价值], 苹果绿, 2020-01-18</ref>
《[[诗经]]》中已有记载。瓠瓜是可消肿结、润肌肤的药用瓜菜。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嫩果可供食用,老后不能食用,是民间夏令常吃的佳肴。相对其他果蔬,营养价值较低。其食用部分为嫩果。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去皮后全可食用。可炒食或煨汤。瓠瓜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南方栽培普遍,近几年北方也开始引种栽培。
== 形态特征 ==
=== 三江口瓠子 ===
江西省南昌市地方品种。第l雌花着生在土蔓第4~5叶节及侧蔓第1~2叶节上。果实棒形,长49厘米,横径7.5厘米,外皮浅绿色,具白色茸毛,肉质细嫩,味稍甜,品质优良。单瓜重750克。较耐低温,较抗病虫。亩产3500~4000千克。
== 栽培技术 ==
=== 栽培环境 ===
== 主要价值 ==
=== 食用价值 ===
瓠瓜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祯《 [[ 农书 ]] 》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可见古人是把葫芦作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种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论瓠瓜还是它的叶子,都要在嫩时食用,否则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价值。<br>瓠瓜食部:每100g含蛋白质0.7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2.7g、膳食纤维0.8g、 [[ 胡萝卜 素40 素]]40 μg、硫 胺素0.02mg、核黄素0.01mg、尼克酸0.4mg、抗坏血酸11mg、钾87mg、钠0.6mg、钙16mg、镁7mg、铁0.4mg、锌0.14mg、硒0.49μg等。<br>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瓠瓜具有清热利水、止渴、解毒功效,适应于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肺炎、肠炎、糖尿病等症。其治病之剂,如:治湿热型急性肠炎,用瓠瓜150g、马齿苋70g、薏苡仁50g、粳米100g、煮粥食。<br>
治肺炎:用瓠瓜80g、玄参12g、鱼腥草30g、白茅根20g、甘草8g,水煎服,每日2次。<br>
=== 主治用法 ===
果实:用于水肿,腹水,黄疸,消渴,淋病,痈肿。内服,煎汤,9~30克;或煅存性研末。<br>
种子:用于肺炎, [[ 肠痈 ]] ,牙痛。<br>
果壳:用于水肿,膨胀。内服,煎汤,10~30克;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br>
茎、叶、花、须:内服, 煎汤,6~30克;或煅存性研末。用于食物、药物中毒,龋齿痛,鼠瘘,痢疾。 内服, 煎汤,9~15克。<br>
=== 应用举例 ===
水肿:葫芦瓤子1个,赤小豆30克。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br>
肺炎: [[ 葫芦子 ]] (捣碎)、鱼腥草个1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br>
汤火灼伤:旧壶卢瓢烧灰,傅之。(濒湖集简方)<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