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次編輯
變更
景德镇瓷器
,创建页面,内容为“'''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File:景德镇陶瓷.jpg|缩略图|右|[http://img04.taobaocdn.com/imgextra/i4/381355536/T2jrYkXlpaXXXXXXXX_!!381355536.jpg 原圖鏈接][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229877211.html 来自 马可波罗网 的图片]]]
== 景德镇瓷器产地==
'''江西省景德镇市''',
景德镇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到2007年,景德镇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正是这样的城市,造就了中国引以为自豪的陶瓷帝国。
景德镇原名新平镇,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由于战争频繁,北方窑口逐渐衰亡,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制瓷技艺开始向景德镇集中。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在景德镇设立首个地方瓷业管理机构——“浮梁瓷局”,,景德镇瓷业开始步入新轨,翻开了中国制瓷史上辉煌的一页。从此以后,景德镇的人民陆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四大名瓷也随之而出。
== 景德镇瓷器品质特性 ==
景德镇瓷器自古以来,名扬天下。在琳琅满目的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别开生面的综合装饰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 景德镇陶瓷制造工艺 ==
陶瓷是景德镇风光的内核,始自汉代,这里有二干多年陶瓷生产的悠久历史,其所产瓷器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尤以陶瓷“三古”风光甲于天下,组成陶瓷三古的古矿、古窑、古作坊风光为当今世界所独有,使人踏足瓷都有如入制瓷历史长河的意境。
景德镇古窑陶瓷坊位于瓷都的“风水宝地”——枫树山蟠龙岗风景区。四周青山环绕,树木葱郁,环境雅静。是景德镇市集古陶瓷、古建筑、古工艺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博旅游景点。
坊内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古制瓷作坊、古镇窑、陶人画坊。在作坊里可见到“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在镇窑里,可看到神奇的松柴烧瓷技艺,从中领略到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魅力。在古窑,我们看到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这里的陶瓷工匠给我们一一作了介绍。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经水碓春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此外,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釉色变化: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本身是奇妙的;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ref>[http://www.boshengce.com/cqby_detail.asp?Case_ID=263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博盛陶瓷网</ref>
古窑里的老工匠还告诉,现在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经电气化了,考虑到环境保护、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等多方面因素,不论是仿古瓷类、艺术瓷类,还是日用瓷类的瓷器都在电脑的控制之下,用汽窑烧制,原先的用柴窑制作陶瓷时的工序远不止这些,有72道之多。
'''景德镇陶瓷作坊'''
在景德镇市的一幢房屋内,千余平方米被分隔成多个小间,其中堆满各式器形的瓷胎泥坯,多位工人在房间内来回忙碌。反复揉捏的一堆泥土,经工匠拉坯、利坯,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器、镶器或瓷板,再经画工绘以写意青花或工笔重彩,置于窑炉内高温烧制成瓷。从泥土到瓷器,千年制瓷工艺浓缩在这个并不算宽敞的作坊内,这种或大或小的作坊遍布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魂与根正深系于此,器形、釉料、窑炉以及绘画风格可以推陈出新,千变万化,但作坊内的学徒、画工世代坚守、传承,千年窑火不曾熄灭。<ref>[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7/06-10/746756.shtml 探访景德镇民间陶瓷作坊 千年瓷都的魂与根]中新网</ref>
2006年,国务院公布景德镇传统瓷窑的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修复镇窑是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保护。
砌筑营造和修补制瓷窑炉,景德镇瓷业俗称之为"挛(luˊan)窑",这是一种专门的技艺。挛窑一业,从元代起,都是魏姓本地人世传经营。到清嘉庆年间,其手艺被余姓江西都昌人学得,并由此传承。据载,清末景德镇镇窑有100多座,窑业的兴盛可以想见。
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都有一定的讲究,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科技水平,是景德镇窑工千百年劳动经验和高度智慧的结晶,这次镇窑窑炉的砌筑是国宝级传统技艺的实际操作。
清代人对挛窑技艺有这样的描述:"余尝见其排砌砖也,一手挨排粘砌,每粘一砖,只试三下即紧粘不动。其排泥也,双手合舀一拱泥,向排砌一层砖中间两分之,则泥自靠结砌两路流至脚,砌砖者又一一执砖排粘,其制泥稠如塘浆,亦不如泥水工所用者。"
挛窑使用特制的窑砖和挛窑泥。
窑砖是用来砌筑或修补制瓷窑炉的主要材料,一般长、宽、厚的规格为24×9×3.5(公分)。另有特殊规格的条子砖和烟囱砖等。
制砖的原料为粘性好、耐火度高的山土,经过踩炼、成型、晾晒、烧炼等工序,最后制成窑砖。过去,砖坯一般装进瓷窑烧成"响砖",使用专门的圆窑包烧制。
窑炉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进行修补或拆倒重新砌筑,所以景德镇有大量拆窑时留下的窑砖头。经过高温煅烧,夹带着火红色和黑釉色的窑砖头被人们广泛地用来砌墙、铺路,使瓷都风貌呈现出一种独有的特色。
挛窑泥取自于田泥,即水田表层下的泥土,因其没有沙石杂质,具有粘性且耐高温。田泥运到窑场后需晒干,便于练制泥料前用水能迅速地将泥块化开。用水搅拌的田泥经过踩练后成为泥浆状的挛窑泥。
景德镇传统瓷窑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窑砖和挛窑泥的制作技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清代镇窑的重新修复,传统窑砖的烧制和挛窑泥制作等传统技艺也被"激活"。
== 景德镇瓷器品种分类 ==
=== 青花瓷 ===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矿物颜料,在素白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通体施透明釉。经1280—1300℃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与洁白如玉的底色相映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杰出代表,始于唐宋,元代成熟,明清达到顶峰,因其釉色素雅、输出范围广、存世数量大而成为景德镇传统瓷之首。
=== 青花玲珑瓷 ===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青花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用特殊的手法在瓷壁上镂出孔洞,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玲珑美观。
=== 粉彩瓷 ===
粉彩亦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正、乾隆年代,日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烧煅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既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
粉彩瓷的做工细腻、色彩丰富、清雅柔润,充满着诗情画意,富有强烈的艺术感和观赏价值。
粉彩瓷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是清三代重要的御用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颜色釉瓷 ===
色釉瓷又称颜色釉瓷,被称为“人造宝石”,其色彩缤纷、晶莹夺目,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
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
=== 薄胎瓷 ===
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蛋壳瓷”,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数十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轻若浮云”。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
=== 雕塑瓷 ===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 青花影青瓷 ===
在同一件影青釉瓷器上,既绘有幽静雅致的“青花”,又刻有清淡秀丽的纹饰,称青花影青瓷。青花影青瓷是景德镇于1983年创出的新品种,该釉色酷似白玉,花纹晶莹剔透,釉层下的暗花与青花融为一体,使器物显得更加秀丽、高雅。1984年3月16日,在有关部门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陶瓷专家们认定:该产品“具有独创性,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升级换代上高档的新产品,属国内首创。”
<ref>[https://wenda.so.com/q/1385398509069197 景德镇瓷器种类]360问答网</ref>
== 景德镇历史与瓷器文化 ==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新厂;老厂;樊家井;三闾庙;高新区等)。
景德镇瓷器 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 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陶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ref>[http://www.gucn.com/Info_KnowLedgeList_Show.asp?Id=85266 景德镇瓷器历史发展的详细介绍]中华古玩网</ref>
'''汉代'''(前202年—220年)烧制的还是陶器,质粗而糙,只负责日常用具。那时的景德镇也不叫景德镇,它的名字共经历了三次变动。汉代之前这里叫新平镇,汉代之后改为昌南镇,到了宋代才叫景德镇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唐代'''(618年—907年)时出现了白瓷,因其洁白如玉也被成为“假玉石”,那个时候出现了两位出色的制陶人陶玉和霍仲初,这两人进一步推动了青、白瓷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景德镇窑初次烧制就在唐武德时期。
'''五代'''(907年—979年)时白瓷的烧造已十分成熟,从而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宋代'''(960年—1279年)对于景德镇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年代。因宋真宗对这里烧制的瓷器喜爱有加,于是将当时的年号“景德”赐予昌南镇,从此这里就叫做景德镇,瓷器款识也换成了“景德年制”(不过至今未找到有此款识的真品)。
那个时候景德镇家家都制瓷,仅烧窑口就有300多处,可谓是“村村陶埏,处处窑火”。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一句中的“玉枕”就出自景德镇。
'''元代'''(1271年—1368年)时出现了两个名贵瓷品——青花瓷与釉里红瓷。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景德镇制瓷局面,从此彩瓷开始占据主要市场。
终于到了明清两代,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景德镇发展的巅峰时期。
'''明代'''(1368年 ―1644年)时景德镇凭借源源不断的精品与“新品”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在那时被定为“国瓷”。当时青花瓷为主要烧制对象,顺便也烧制一些点彩、斗彩等彩瓷品种。
十六世纪初期由于民窑的快速发展,迅速摆脱了政府官窑的压制,民营手工业初具雏形。明代万历年间,官窑完成不了朝廷的烧造任务,于是将任务分摊给民窑,出现了“官搭民烧”的剥削现象。
'''清代'''(1636年—1912年)对于瓷器来说是一个快速成熟的时期。
因为皇帝酷爱瓷器,“上有所好,下必其焉”,无论是官窑、民窑都极力研究创新,青花三彩、粉彩、珐琅、甚至是仿古瓷品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也是市场上明清真品价高人抢的原因
那个时候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督陶官唐英,他不仅参与烧造还将经验与心得整理成册,编写出《陶成记事碑》和《陶冶图说》两部清代制瓷工艺史的重要资料,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制瓷技术的提高。
'''晚清到咸丰五年'''(1855)战争来袭,景德镇制瓷业被迫停产。
'''同治五年'''(1866)景德镇窑虽然又开始生产但是情况已今非昔比。
'''民国'''(1912——1949)到解放初期,国内环境复杂混乱也导致景德镇制瓷业坎坷发展,长期处在倒闭的危险边缘。
'''新中国成立'''(1949)后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各种生产力,景德镇制瓷业开始重建,国家积极鼓励大量工艺美术师投身于制瓷业,现如今的景德镇在每一个爱瓷人的不懈努力下坚定不移地走在瓷器复兴之路上。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682244776743015&wfr=spider&for=pc景德镇陶瓷成长史]百度网</ref>
'''现代发展'''
有着2000多年制瓷历史的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自北宋景德元年至清代,景德镇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
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由于昌南盛产精美瓷器,远销世界五大洲,且作为朝廷贡品,深受皇帝喜爱和赞誉,于是宋真宗皇帝将其年号赐予昌南镇,并钦命进御瓷器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说:“景德镇是全世界最早的工业城市,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世界性的大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景瓷获得空前发展。1949年建国以后,陶瓷工业作为景德镇市主导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计划经济年代,景瓷凭着号称拥有十大瓷厂的整体实力,依托当时中国建陶行业龙头企业景德镇瓷厂、江西最大的工业陶瓷企业景德镇电瓷电器公司、一批部省属电子陶瓷企业,景瓷在日用瓷、艺术瓷、工业瓷、建筑瓷、电子陶瓷领域全面开花,并形成了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无论在内销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景德镇均以“大而全”的“大陶瓷”生产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景德镇以占江西省3%的人口,上缴的税收却占全省的20%,成为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传统的陶瓷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整个行业陷入困境,十大瓷厂开始了艰难的改革之路,但一直进展缓慢。
2007年,中国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景德镇成功申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试点,使景德镇踏上转型发展的新路。
2014年,景德镇市陶瓷行业总产值291.6亿元,在全国10大陶瓷产区排名第5位,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05%。
2016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66.7亿元人民币。
=== 创始人 ===
'''赵慨('''304-?)字叔朋,河北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晋代陶工,景德镇瓷器师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不趋炎附势,疾恶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属,遭奸臣所害,降职贬官,来到新平镇隐居。在浙江为官时了解和掌握了越窑制瓷技艺,对新平镇陶瓷的胎釉配制、成形和焙烧等工艺作一系列重大改革,以提高当地制瓷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新平镇烧造制品由陶器阶段进人瓷器阶段起重要作用,受到后人尊敬爱戴,称为"制瓷师主"。据《浮梁县志》载,"道通神秘,法济生灵……镇民多陶,悉资神佑。"明洪熙年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在镇内御瓷厂建起了一座"师主庙",后又称"佑陶灵祠",尊赵慨为"师主"、"佑陶之神"。明人詹珊作《师主庙记》。
== 鉴别 ==
=== 一鉴定的目的 ===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
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
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 二鉴定的内容 ===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
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
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
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
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
评价。
=== 三鉴定的方法 ===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
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
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
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
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
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
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
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
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
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
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
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
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
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
唐代产品。
'''(2)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
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
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
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
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
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
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
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
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
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
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
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
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
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
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
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
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
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
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
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
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
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
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
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
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
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
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触类旁通,辩证运用,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 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 ===
'''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鉴别''':
'''1.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
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
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
去。
'''4.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
“蛤蜊光”。
'''5.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
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
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
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
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ref>[https://wenda.so.com/q/1450419070726902 怎样鉴别景德镇陶瓷及有那些分类?]360问答网</ref>
== 产品荣誉 ==
2005年04月1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景德镇瓷器"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4年12月,景德镇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2015年,两件江西景德镇陶瓷作品荣获2015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金奖。
2018年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之创新奖授奖仪式暨首届遗产地DIBO论坛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举行,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被授予该国际奖项。
== 质量技术要求 ==
'''专用标志'''
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 地理标志 ==
'''地域保护范围'''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以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景府文[2004]41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浮梁县所辖行政区域。
品质特点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第63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05年04月15日
[[File:景德镇陶瓷.jpg|缩略图|右|[http://img04.taobaocdn.com/imgextra/i4/381355536/T2jrYkXlpaXXXXXXXX_!!381355536.jpg 原圖鏈接][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229877211.html 来自 马可波罗网 的图片]]]
== 景德镇瓷器产地==
'''江西省景德镇市''',
景德镇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到2007年,景德镇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正是这样的城市,造就了中国引以为自豪的陶瓷帝国。
景德镇原名新平镇,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由于战争频繁,北方窑口逐渐衰亡,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制瓷技艺开始向景德镇集中。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在景德镇设立首个地方瓷业管理机构——“浮梁瓷局”,,景德镇瓷业开始步入新轨,翻开了中国制瓷史上辉煌的一页。从此以后,景德镇的人民陆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四大名瓷也随之而出。
== 景德镇瓷器品质特性 ==
景德镇瓷器自古以来,名扬天下。在琳琅满目的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别开生面的综合装饰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 景德镇陶瓷制造工艺 ==
陶瓷是景德镇风光的内核,始自汉代,这里有二干多年陶瓷生产的悠久历史,其所产瓷器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尤以陶瓷“三古”风光甲于天下,组成陶瓷三古的古矿、古窑、古作坊风光为当今世界所独有,使人踏足瓷都有如入制瓷历史长河的意境。
景德镇古窑陶瓷坊位于瓷都的“风水宝地”——枫树山蟠龙岗风景区。四周青山环绕,树木葱郁,环境雅静。是景德镇市集古陶瓷、古建筑、古工艺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博旅游景点。
坊内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古制瓷作坊、古镇窑、陶人画坊。在作坊里可见到“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在镇窑里,可看到神奇的松柴烧瓷技艺,从中领略到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魅力。在古窑,我们看到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这里的陶瓷工匠给我们一一作了介绍。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经水碓春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此外,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釉色变化: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本身是奇妙的;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ref>[http://www.boshengce.com/cqby_detail.asp?Case_ID=263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博盛陶瓷网</ref>
古窑里的老工匠还告诉,现在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经电气化了,考虑到环境保护、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等多方面因素,不论是仿古瓷类、艺术瓷类,还是日用瓷类的瓷器都在电脑的控制之下,用汽窑烧制,原先的用柴窑制作陶瓷时的工序远不止这些,有72道之多。
'''景德镇陶瓷作坊'''
在景德镇市的一幢房屋内,千余平方米被分隔成多个小间,其中堆满各式器形的瓷胎泥坯,多位工人在房间内来回忙碌。反复揉捏的一堆泥土,经工匠拉坯、利坯,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器、镶器或瓷板,再经画工绘以写意青花或工笔重彩,置于窑炉内高温烧制成瓷。从泥土到瓷器,千年制瓷工艺浓缩在这个并不算宽敞的作坊内,这种或大或小的作坊遍布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魂与根正深系于此,器形、釉料、窑炉以及绘画风格可以推陈出新,千变万化,但作坊内的学徒、画工世代坚守、传承,千年窑火不曾熄灭。<ref>[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7/06-10/746756.shtml 探访景德镇民间陶瓷作坊 千年瓷都的魂与根]中新网</ref>
2006年,国务院公布景德镇传统瓷窑的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修复镇窑是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保护。
砌筑营造和修补制瓷窑炉,景德镇瓷业俗称之为"挛(luˊan)窑",这是一种专门的技艺。挛窑一业,从元代起,都是魏姓本地人世传经营。到清嘉庆年间,其手艺被余姓江西都昌人学得,并由此传承。据载,清末景德镇镇窑有100多座,窑业的兴盛可以想见。
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都有一定的讲究,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科技水平,是景德镇窑工千百年劳动经验和高度智慧的结晶,这次镇窑窑炉的砌筑是国宝级传统技艺的实际操作。
清代人对挛窑技艺有这样的描述:"余尝见其排砌砖也,一手挨排粘砌,每粘一砖,只试三下即紧粘不动。其排泥也,双手合舀一拱泥,向排砌一层砖中间两分之,则泥自靠结砌两路流至脚,砌砖者又一一执砖排粘,其制泥稠如塘浆,亦不如泥水工所用者。"
挛窑使用特制的窑砖和挛窑泥。
窑砖是用来砌筑或修补制瓷窑炉的主要材料,一般长、宽、厚的规格为24×9×3.5(公分)。另有特殊规格的条子砖和烟囱砖等。
制砖的原料为粘性好、耐火度高的山土,经过踩炼、成型、晾晒、烧炼等工序,最后制成窑砖。过去,砖坯一般装进瓷窑烧成"响砖",使用专门的圆窑包烧制。
窑炉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进行修补或拆倒重新砌筑,所以景德镇有大量拆窑时留下的窑砖头。经过高温煅烧,夹带着火红色和黑釉色的窑砖头被人们广泛地用来砌墙、铺路,使瓷都风貌呈现出一种独有的特色。
挛窑泥取自于田泥,即水田表层下的泥土,因其没有沙石杂质,具有粘性且耐高温。田泥运到窑场后需晒干,便于练制泥料前用水能迅速地将泥块化开。用水搅拌的田泥经过踩练后成为泥浆状的挛窑泥。
景德镇传统瓷窑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窑砖和挛窑泥的制作技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清代镇窑的重新修复,传统窑砖的烧制和挛窑泥制作等传统技艺也被"激活"。
== 景德镇瓷器品种分类 ==
=== 青花瓷 ===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矿物颜料,在素白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通体施透明釉。经1280—1300℃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与洁白如玉的底色相映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杰出代表,始于唐宋,元代成熟,明清达到顶峰,因其釉色素雅、输出范围广、存世数量大而成为景德镇传统瓷之首。
=== 青花玲珑瓷 ===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青花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用特殊的手法在瓷壁上镂出孔洞,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玲珑美观。
=== 粉彩瓷 ===
粉彩亦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正、乾隆年代,日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烧煅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既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
粉彩瓷的做工细腻、色彩丰富、清雅柔润,充满着诗情画意,富有强烈的艺术感和观赏价值。
粉彩瓷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是清三代重要的御用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颜色釉瓷 ===
色釉瓷又称颜色釉瓷,被称为“人造宝石”,其色彩缤纷、晶莹夺目,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
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
=== 薄胎瓷 ===
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蛋壳瓷”,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数十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轻若浮云”。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
=== 雕塑瓷 ===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 青花影青瓷 ===
在同一件影青釉瓷器上,既绘有幽静雅致的“青花”,又刻有清淡秀丽的纹饰,称青花影青瓷。青花影青瓷是景德镇于1983年创出的新品种,该釉色酷似白玉,花纹晶莹剔透,釉层下的暗花与青花融为一体,使器物显得更加秀丽、高雅。1984年3月16日,在有关部门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陶瓷专家们认定:该产品“具有独创性,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升级换代上高档的新产品,属国内首创。”
<ref>[https://wenda.so.com/q/1385398509069197 景德镇瓷器种类]360问答网</ref>
== 景德镇历史与瓷器文化 ==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新厂;老厂;樊家井;三闾庙;高新区等)。
景德镇瓷器 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 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陶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ref>[http://www.gucn.com/Info_KnowLedgeList_Show.asp?Id=85266 景德镇瓷器历史发展的详细介绍]中华古玩网</ref>
'''汉代'''(前202年—220年)烧制的还是陶器,质粗而糙,只负责日常用具。那时的景德镇也不叫景德镇,它的名字共经历了三次变动。汉代之前这里叫新平镇,汉代之后改为昌南镇,到了宋代才叫景德镇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唐代'''(618年—907年)时出现了白瓷,因其洁白如玉也被成为“假玉石”,那个时候出现了两位出色的制陶人陶玉和霍仲初,这两人进一步推动了青、白瓷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景德镇窑初次烧制就在唐武德时期。
'''五代'''(907年—979年)时白瓷的烧造已十分成熟,从而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宋代'''(960年—1279年)对于景德镇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年代。因宋真宗对这里烧制的瓷器喜爱有加,于是将当时的年号“景德”赐予昌南镇,从此这里就叫做景德镇,瓷器款识也换成了“景德年制”(不过至今未找到有此款识的真品)。
那个时候景德镇家家都制瓷,仅烧窑口就有300多处,可谓是“村村陶埏,处处窑火”。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一句中的“玉枕”就出自景德镇。
'''元代'''(1271年—1368年)时出现了两个名贵瓷品——青花瓷与釉里红瓷。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景德镇制瓷局面,从此彩瓷开始占据主要市场。
终于到了明清两代,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景德镇发展的巅峰时期。
'''明代'''(1368年 ―1644年)时景德镇凭借源源不断的精品与“新品”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在那时被定为“国瓷”。当时青花瓷为主要烧制对象,顺便也烧制一些点彩、斗彩等彩瓷品种。
十六世纪初期由于民窑的快速发展,迅速摆脱了政府官窑的压制,民营手工业初具雏形。明代万历年间,官窑完成不了朝廷的烧造任务,于是将任务分摊给民窑,出现了“官搭民烧”的剥削现象。
'''清代'''(1636年—1912年)对于瓷器来说是一个快速成熟的时期。
因为皇帝酷爱瓷器,“上有所好,下必其焉”,无论是官窑、民窑都极力研究创新,青花三彩、粉彩、珐琅、甚至是仿古瓷品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也是市场上明清真品价高人抢的原因
那个时候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督陶官唐英,他不仅参与烧造还将经验与心得整理成册,编写出《陶成记事碑》和《陶冶图说》两部清代制瓷工艺史的重要资料,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制瓷技术的提高。
'''晚清到咸丰五年'''(1855)战争来袭,景德镇制瓷业被迫停产。
'''同治五年'''(1866)景德镇窑虽然又开始生产但是情况已今非昔比。
'''民国'''(1912——1949)到解放初期,国内环境复杂混乱也导致景德镇制瓷业坎坷发展,长期处在倒闭的危险边缘。
'''新中国成立'''(1949)后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各种生产力,景德镇制瓷业开始重建,国家积极鼓励大量工艺美术师投身于制瓷业,现如今的景德镇在每一个爱瓷人的不懈努力下坚定不移地走在瓷器复兴之路上。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682244776743015&wfr=spider&for=pc景德镇陶瓷成长史]百度网</ref>
'''现代发展'''
有着2000多年制瓷历史的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自北宋景德元年至清代,景德镇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
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由于昌南盛产精美瓷器,远销世界五大洲,且作为朝廷贡品,深受皇帝喜爱和赞誉,于是宋真宗皇帝将其年号赐予昌南镇,并钦命进御瓷器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说:“景德镇是全世界最早的工业城市,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世界性的大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景瓷获得空前发展。1949年建国以后,陶瓷工业作为景德镇市主导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计划经济年代,景瓷凭着号称拥有十大瓷厂的整体实力,依托当时中国建陶行业龙头企业景德镇瓷厂、江西最大的工业陶瓷企业景德镇电瓷电器公司、一批部省属电子陶瓷企业,景瓷在日用瓷、艺术瓷、工业瓷、建筑瓷、电子陶瓷领域全面开花,并形成了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无论在内销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景德镇均以“大而全”的“大陶瓷”生产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景德镇以占江西省3%的人口,上缴的税收却占全省的20%,成为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传统的陶瓷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整个行业陷入困境,十大瓷厂开始了艰难的改革之路,但一直进展缓慢。
2007年,中国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景德镇成功申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试点,使景德镇踏上转型发展的新路。
2014年,景德镇市陶瓷行业总产值291.6亿元,在全国10大陶瓷产区排名第5位,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05%。
2016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66.7亿元人民币。
=== 创始人 ===
'''赵慨('''304-?)字叔朋,河北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晋代陶工,景德镇瓷器师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不趋炎附势,疾恶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属,遭奸臣所害,降职贬官,来到新平镇隐居。在浙江为官时了解和掌握了越窑制瓷技艺,对新平镇陶瓷的胎釉配制、成形和焙烧等工艺作一系列重大改革,以提高当地制瓷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新平镇烧造制品由陶器阶段进人瓷器阶段起重要作用,受到后人尊敬爱戴,称为"制瓷师主"。据《浮梁县志》载,"道通神秘,法济生灵……镇民多陶,悉资神佑。"明洪熙年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在镇内御瓷厂建起了一座"师主庙",后又称"佑陶灵祠",尊赵慨为"师主"、"佑陶之神"。明人詹珊作《师主庙记》。
== 鉴别 ==
=== 一鉴定的目的 ===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
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
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 二鉴定的内容 ===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
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
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
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
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
评价。
=== 三鉴定的方法 ===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
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
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
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
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
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
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
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
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
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
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
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
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
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
唐代产品。
'''(2)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
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
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
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
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
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
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
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
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
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
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
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
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
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
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
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
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
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
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
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
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
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
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
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
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
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
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触类旁通,辩证运用,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 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 ===
'''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鉴别''':
'''1.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
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
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
去。
'''4.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
“蛤蜊光”。
'''5.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
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
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
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
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ref>[https://wenda.so.com/q/1450419070726902 怎样鉴别景德镇陶瓷及有那些分类?]360问答网</ref>
== 产品荣誉 ==
2005年04月1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景德镇瓷器"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4年12月,景德镇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2015年,两件江西景德镇陶瓷作品荣获2015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金奖。
2018年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之创新奖授奖仪式暨首届遗产地DIBO论坛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举行,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被授予该国际奖项。
== 质量技术要求 ==
'''专用标志'''
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 地理标志 ==
'''地域保护范围'''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以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景府文[2004]41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浮梁县所辖行政区域。
品质特点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第63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05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