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01300544005608147653008186785.jpg|缩略图|右|400px|[http://tupian.baike.com/s/黄耆/xgtupian/1/4?target=a4_41_87_01300543523552147850878271250.jpg 原图链接] [http://so.baike.com/s/tupian/黄耆 来自互动图片]]]
黄耆 (黄耆) 同义词 , 黄芪(豆目蝶形花科植物)一般指黄耆(黄耆) 黄耆(学名: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1] 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中国各地多有栽培。生长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1]
黄耆根可以入药,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
(概述图参考来源: [2] )
中文名
黄耆
命名者及年代
Schischkin,1657 [3] 目录1 形态特征 2 生长环境 3 分布范围 4 繁殖方法 ▪ 播前准备 ▪ 播种方法 5 栽培技术 ▪ 选地整地 ▪ 栽 ==草本 植 管理 ▪ 收获留种 6 病虫防治 ▪ 病害 ▪ 虫害 7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编辑 黄耆(5张) 物==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1]
==生长环境==
生长于中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喜日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平均气温约8℃时满足黄耆播种的温度要求。 [4]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甘肃、四川和西藏等),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生长环境==播前准备== 编辑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选种,除去瘪粒及霉腐种子以确保全苗,减少病虫害。由于黄耆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为提高发芽率,应采取以下方法,促使其尽快发芽。 生长于 沸水催芽: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 中 国 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水 温 带和暖温带地区 调到40℃后浸泡2-4小时,将膨胀的种子捞出 , 喜日照、凉爽气候 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 , 耐旱 加覆盖物闷12小时 , 不耐涝 待萌动时播种 。 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 有 较强 光泽 的 耐寒能力 状态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 , 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 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 的 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 细沙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沙 下 及草甸等 种。酸 处 。地上部不耐寒 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 , 霜降时节大部 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 分 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 钟 , 翌春重新由宿根发 取 出 新苗。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 迅速置于流水中 , 平均气温约8℃ 冲洗半小 时 满足黄耆 后 播种 的温度 ,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 要 求 慎用 。 [4]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多采用春播,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约1个月齐苗。播种时在整好的畦垄上按行距45-60厘米耧一浅沟,沟宽8-10厘米。施入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各15%)10千克作种肥,覆土5厘米,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1.8-2.4厘米厚的土,脚踩1遍或镇压1次即可。每亩用种量为1.5-2.5千克。
==收获留种==
收获:黄耆生长2-3年后采收为佳,生长年限过久可产生黑心,影响品质。本地区在10月下旬采收,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去净泥土,趁鲜切去芦头,修去须根,晒至半干,堆放1-2天,使其回潮,再摊开晾晒,反复晾晒,直至全干,将根理顺直,扎成小捆,即可供药用。质量以条粗、皱纹少、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甘者为佳。正常年份每亩可产干品300千克左右。 [4] =
留种:选3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块作黄耆种子田。黄耆种子的采收宜在9月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进行,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采收。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若小面积留种,最好分期分批采收,并将成熟果穗逐个剪下,舍弃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实,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荚。若大面积留种,可待田里70-80%果实成熟时一次采收。采收后先将果枝倒挂阴干几天,使种子后熟,再晒干,脱粒、扬净、贮藏。 [4]
分布范围==病害= 编辑分布于俄罗斯 白粉病:黄耆白粉病一般在7月后花蕾结荚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 和 中国; 荚果,多发生 在 中国分布于东北 高温 、 华北及西北(甘肃、四川 高湿条件下。症状:发病叶片两面 和 西藏等) 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 , 中国各地 严重时叶片被白粉覆盖。被害植株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 多 有栽培 液喷雾2-3次;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 [1] [4] = 枯萎病: 黄耆 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6月开始发生,7-9月为害严重,高温多雨、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容易发病。症状:须根变褐色并腐烂,主根发生红褐色或焦褐色烂斑,病株的叶子发黄、脱落。地上部枯萎,根部完全腐烂。防治方法:不在酸性土壤上种植,不在低洼地栽培,不重茬。可用5%石灰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浇病穴。 [4]
==虫害=
小象鼻虫:黄耆小象鼻虫的成虫和幼虫为害黄耆幼苗和幼根,严重时吃光地上部分,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法:出苗后,隔10天用敌百虫2000倍液喷雾,以杀死成虫。 [4] =
食心虫:黄耆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荚内蛀食种子,为害严重时,种子失去发芽能力。防治方法:在成虫孵化期,用灯光诱杀幼虫或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4]
繁殖方法编辑 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选种,除去瘪粒及霉腐种子以确保全苗,减少病虫害。由于黄耆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为提高发芽率,应采取以下方法,促使其尽快发芽。 [4] 沸水催芽: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小时,将膨胀的种子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小时,待萌动时播种。 [4] 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状态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沙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沙下种。 [4] 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4] 播种方法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多采用春播,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约1个月齐苗。播种时在整好的畦垄上按行距45-60厘米耧一浅沟,沟宽8-10厘米。施入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各15%)10千克作种肥,覆土5厘米,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1.8-2.4厘米厚的土,脚踩1遍或镇压1次即可。每亩用种量为1.5-2.5千克。 [4] 栽培技术编辑 选地整地黄耆遇积水会发生烂根和死苗,平原地区栽培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土壤种植;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宜选择高燥地和河沿高地种植;山区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渗水力强的向阳山坡地种植。黄耆为深根性植物,为促进根部发育健壮,在秋天要求对土地进行深翻达40厘米以上,作高畦,开深沟,这是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防止黄耆烂根的一条重要措施。畦连沟宽160厘米,畦面做成龟背形,每隔两畦开一条深沟,浅沟10厘米,深沟50厘米。 [4] 栽植管理移栽:可在第2年春季(用秋播苗)当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移栽。在垄上开沟,顺垄向移栽,幼苗平放或斜放于沟中,覆土踩实,浇透水即可。 [4] 施肥:基肥:黄耆根深,生长期长,为满足其生长发育对营养成分的需要,整地时必须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0-30千克或磷酸二氨8-10千克,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后翻入耕层,最迟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匀。 [4] 追肥:追肥要根据气候条件及长势而定,一般追肥2次或3次。第1次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苗高10-20厘米时,浇稀薄的粪水,每亩需人粪尿750千克或猪粪尿1500千克冲水浇;第2次在6月上旬苗高30-40厘米时,每亩施尿素25-30千克;如果前期脱肥,叶色黄,则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苗高60-80厘米时,再进行第3次追肥,这时已封垄,可施入氮素化肥、饼肥和过磷酸钙。 [4] 出苗、间苗、定苗、补苗:播种后7天开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齐。当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厘米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将小苗带土补植,也可用催芽种子重播补苗。 [4] 中耕除草:黄耆幼苗生长缓慢,如果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厘米时进行,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2年以后于5月、6月及9月各除草1次。要经常保持田间无杂草。 [4] 灌水防涝: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少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在将要开花时适当灌水,种子成熟后应不浇水或少浇水。黄耆生长旺盛时期的6月、7月和8月,正逢雨季,田(畦)间发生洪涝和积水要及时排除,并随后进行中耕,保持田间地表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生长,防止烂根。秋后,当上部茎叶枯萎时进行培土,以利越冬。 [4] 收获留种收获:黄耆生长2-3年后采收为佳,生长年限过久可产生黑心,影响品质。本地区在10月下旬采收,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去净泥土,趁鲜切去芦头,修去须根,晒至半干,堆放1-2天,使其回潮,再摊开晾晒,反复晾晒,直至全干,将根理顺直,扎成小捆,即可供药用。质量以条粗、皱纹少、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甘者为佳。正常年份每亩可产干品300千克左右。 [4] 留种:选3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块作黄耆种子田。黄耆种子的采收宜在9月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进行,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采收。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若小面积留种,最好分期分批采收,并将成熟果穗逐个剪下,舍弃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实,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荚。若大面积留种,可待田里70-80%果实成熟时一次采收。采收后先将果枝倒挂阴干几天,使种子后熟,再晒干,脱粒、扬净、贮藏。 [4] 病虫防治编辑 病害白粉病:黄耆白粉病一般在7月后花蕾结荚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荚果,多发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症状:发病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片被白粉覆盖。被害植株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2-3次;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4] 枯萎病:黄耆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6月开始发生,7-9月为害严重,高温多雨、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容易发病。症状:须根变褐色并腐烂,主根发生红褐色或焦褐色烂斑,病株的叶子发黄、脱落。地上部枯萎,根部完全腐烂。防治方法:不在酸性土壤上种植,不在低洼地栽培,不重茬。可用5%石灰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浇病穴。 [4] 虫害小象鼻虫:黄耆小象鼻虫的成虫和幼虫为害黄耆幼苗和幼根,严重时吃光地上部分,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法:出苗后,隔10天用敌百虫2000倍液喷雾,以杀死成虫。 [4] 食心虫:黄耆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荚内蛀食种子,为害严重时,种子失去发芽能力。防治方法:在成虫孵化期,用灯光诱杀幼虫或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4] == 主要价值编辑==黄耆 以 其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把黄耆列为“上品”。《药性歌诀》云:“黄耆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药书均认为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5]
药理研究发现,黄耆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由于黄耆能防止肝糖减少,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学物质、放射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体白细胞减少,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但黄耆最主要的仍是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对虚胖虚肿症最为适宜。 [5]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3) 黄耆(5)==參考資料==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