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紅鳩

移除 6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p style="background:#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基本資料</p>
|-
|<small>'''學名'''     Streptopelia decaocto tranquebarica <br>
'''目/科/屬'''  鴿形/鳩鴿/斑鳩<br>
'''遷徏狀態'''   留鳥<br>
'''普遍性'''     普遍<br>
'''體長/體重'''   23 20-27cm/108-160g23cm/約104g</small>
|}
</div>
'''別名: 綠翅金 火斑 鳩、 綠背金鳩斑甲''',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 ,暗紅色眼圈 。嘴 鮮紅 灰黑 色。腳 紫紅 灰黑 色。
指名 普通 種indica種huminis
* 雄鳥
# 身體大致為葡萄紅色, 頂至後頸 灰色 ,額及眉線銀灰 有黑 半項環 。# 尾上覆羽 胸、 紫褐 鼠灰 色。# 飛羽 翼為具光澤之鮮豔翠綠色。肩部翼角有白色 尖。# 下背至腰 色, 有2條銀灰色橫帶, 尾羽末端及 尾下覆羽 深灰色,尾羽黑褐 色。
* 雌鳥# 似雄鳥,但羽色 較黯淡。# 頭與頸、胸 大致 一致的 灰褐色, 僅額基及眉線些微灰白。# 肩部翼角之白 體背褐 羽尖亦 小或無
* 亞成鳥似雌鳥但 羽色較黯淡斑駁。身體密佈橫斑, 體背有 鏽紅 色羽緣 ,嘴及腳顏色偏暗 頭與頸、胸為一致的灰褐 無黑 半項環 僅額基及眉線些微灰白 隨年齡增長,頸環越明顯
== 棲地&習性 ==
棲息各種各樣的森 居住在樹木,[[灌木叢]],叢 類型 鄰近的棲息 乾燥林 ,包括原始 雨林,濕 空曠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闊葉林、次生林、果樹林、 耕地或海岸防風林 村比城市易見
地棲多於 成群在高大 棲,性隱密不易見。單獨 成對 電線 活動 在樹林底層或林緣。在地面行走覓食。常自林中或小徑振翅竄出
主要 以昆蟲,草和[[草藥]]的 種子 和下落 以及耕種 果實 種子為食 有一些包括[[水稻]]和[[ 無脊椎動物玉米]] (昆蟲 包括[[ 白蟻]]和[[ 蝸牛幼葉]] )為食 。喝水時可直接吸入嘴內,少數如一般鳥類以仰頭讓水流入喉部的動作
== 繁殖 ==
在許多地區常年 南方有糧食時, 繁殖, 通常在旱 而北方等待夏 後期至雨季達到高峰 較有利條件時才繁殖。巢是一款輕巧碟形或平台
== 保育 ==
== 鳴聲 ==
繁殖期,發出 發聲是反复 連續重複性 ,低調的求偶聲 三或四音詞組 ,似" 嗚、嗚-,嗚 嗚-嚕嚕嚕"。
== 分佈 ==
亞種和分佈
* CS. it. indica tranquebarica (LinnaeusHermann, 17581804) – 印度次大陸(Sind和[[ 喜馬拉雅山麓旁遮普省]] 的S),南中國(東南E到達W[[ 四川尼泊爾]],[[ 雲南比哈爾邦]] [[ 廣西孟加拉]],以及S穿過[[ 海南印度半島]] ),* S. t. humilis (Temminck, 1824) – [[ 台灣西藏]] 和南東北,[[ 琉球群島尼泊爾]], 以及南至東南亞和[[ 菲律賓印度]] 的南至 Lesser Sundas 東北 東至Alor 錫金和阿薩姆邦 ,Sulawesi,Moluccas(SE部分除外)和W Papuan Is。* C. i. robinsoni E. C. S. Baker, 1928 – [[斯里蘭卡]]。* C. i. maxima E. J. O. Hartert, 1931 – [[安達曼]] * C. i. augusta Bonaparte, 1855 – (Andaman)前往[[ 尼科巴島緬甸]] * C. i. natalis Lister, 1889 –Christmas I (S of Java)。* C. i. minima E. J. O. Hartert, 1931 – 在NW[[ 新幾內亞泰國]] 農福爾島 和印度支那,再往北中國 台灣和北菲律賓。[[ 馬來西 半島]]和[[ 努姆 蘇拉威西 島]] (Geelvink灣)的島嶼 有被引進 。<ref>[https://www.hbw.com/species/grey-cappedred-emeraldturtle-dove-chalcophapsstreptopelia-indica greytranquebarica red turtle-capped emerald dove],hbw.com</ref>
== 參考書目 ==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