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公

增加 2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首先,对于汉朝之前的[[秦朝]],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太尉执掌兵马,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到了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不过,在西汉时期,太尉并不常设,实际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对于皇帝来说,显然不放心将兵权交给某一个大臣手中。到了[[汉武帝]]晚年,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所以通过大司马大将军这一[[官职]],以此来限制丞相的[[权力]]。
由此,在汉武帝在位时期,三公实际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或者大将军,也即用大司马取代了太尉这一官职。比如霍光、[[卫青]]等人都曾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汉武帝之后,汉成帝即位后选择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将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升到与丞相相等。由此,在汉成帝在位时,“三公”分别指大司马、大司空、丞相这三个官职。到了[[汉哀帝]]在位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那么,这一时期的“三公”,也就变成了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ref>[https://www.sohu.com/a/249201433_353840 “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在汉朝指哪三个官职?],搜狐,2018-08-21</ref>
总体而言,在西汉中后期,“三公”虽然鼎足而立,但是,在权力上,还是要数掌握兵权的大司马最大。并且,对于这一时期的大司马,往往还兼任着大将军一职,并且可以参与到朝廷事务的处理中,所以在权力上远超丞相一职。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刘秀这位皇帝在位时,依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不久之后,[[汉光武]][[刘秀]]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由此,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王允]]、[[王朗]]等人只能称之为司徒,而不是大司徒。此外,东汉时期,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相关信息==
至[[宋徽宗]]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 <ref>[http://www.gs5000.cn/gs/wenhuagushi/changshi/22895.html 中国古代三公制度的发展,三公简介],中国历史故事网,2016-04-10 </ref> 。[[元朝|元代]]和明清时的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
元、[[明朝|明]]、[[清朝|清]]沿用此官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125,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