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烏日區

增加 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光緒元年,今大里區、太平區之全部烏日區之九張犁、五張犁、阿密哩、頭前厝、蘆竹湳等地以及今台中市等地脫離貓霧東堡,自成一堡。
行政區域之變遷
 
日治時期明治30年(1897年),日本將本區轄區改為台中廳彰化支廳,分設大肚下堡,包括現在烏日、湖日、三和:揀東下堡包括現在學田里;藍興堡包括現在九德、仁德、前竹、五光、光明等里;貓羅堡包括現在東園、溪埧、螺潭、北里、南里、溪尾等里。
大正9年(1920年),實施新街庄制,本區行政區域正式成型,本區改屬台中州大屯郡烏日庄,設「烏日庄役場」,下轄有烏日、朥胥、九張犁、五張犁、阿密哩、頭前厝、蘆竹湳、溪心埧、喀哩、同安厝、學田等11個大字, 由本區士紳鄭以春先生首任庄長。
1945年二戰後,烏日庄改制為烏日鄉,屬台中縣大屯區管轄,庄役場改稱鄉公所,由原烏日庄助役林春木先生奉命接收,並奉派為首任鄉長,鄉公所辦公廳舍仍沿用原庄役場官署(今三民街126號),下轄15村。
民國35年11月,鄉長改由鄉民代表會選舉產生,林春木先生獲選為第二任鄉長。
 
民國37年11月鄉民代表會選出陳添旺先生為第三屆鄉長。
 
民國39年10月,廢大屯區,本鄉直屬台中縣所轄。
 
民國40年6月,鄉長改為民選,由陳添旺先生當選第1屆民選鄉長,從民國40年到94年共舉辦15屆鄉長直接民選。
 
民國65年政府實施職位分類制,因編制擴大而辦公廳舍不敷使用,擇地新建辦公廳舍於烏日里新興路316號現址,並於民國67年9月28日遷至新址辦公,而舊址則作為「鄉民代表會」及「烏日鄉戶政事務所」辦公場所。
 
民國99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烏日鄉改烏日區,〔村〕改〔里〕。
*地方特色
本區擁有大專集訓中心營地~ [[ 成功嶺 ]] ,是許多人共同記憶。日治時期,成功嶺為馬場,是訓練日本兵騎馬的軍事基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為成功基地,之後成為「成功嶺訓練中心」,是大專兵集訓的地方。也因此,「成功嶺」是許多男子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半個世紀以來,曾有一百三十餘萬名的「大專寶寶」,在此接受軍事洗禮。
*人口成長及群族分佈
本區人口從日治末期開始有資料登記,在1915年(大正4年)時烏日庄的人口共有7,827人,此後緩慢增加,到1941年已有14,680人。二戰後,因為中國移民的遷入,使本區人數大幅增多,1951年(民國40年)時本區人口為20,025。二戰後60多年之間,本區人口快速增加,到2015年8月底時已達到72,203人。
台灣開發的初期(鄭氏、清領時期),當時族群衝突與對立之主軸,主要為移墾漢人和台灣的原住民。到了清朝中期以後,由於中國不同地鄉移民人數的增加,使得原以漢人與原住民為主的族群衝突與對立,逐漸地加入閩南人與客家人,乃至同樣來自閩南地區的漳州人與泉州人。
 
到了日治時期,台灣的主要的族群衝突與對立,轉而以台灣人與日本人為主軸。到了戰後,由於初期行政管理不當與後來的政治利益的衝突,主要的族群衝突與對立,成為本省人與外省人。本區以漳州人佔多數,泉州人為次,客家人最少。日治時期又有少數日人移入,本區區民與日人之間難免有衝突,但大型衝突則無。二戰後,因為本區有成功嶺軍事基地,雖然政府沒有設立眷村,但有不少榮民駐居。本省人與外省人透過教育、婚配等關係,已經融合程度頗高。另外,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工及外籍新娘,加入本區人口當中。
*地方特產
*地方觀光景點
[[麻園頭溪溪濱公園]]:吊橋、文學步道,石雕造景、造型穿廊是散步賞景、自行車騎乘好去處,也是本區新地標。
 
[[知高圳步道]]: 知高圳是台中市南屯區、烏日區及大肚區的農田中要灌溉水源,全長往返約有六公里、鋪有枕木的知高圳步道即是沿著圳邊修建。
 
烏日運動公園:槌球、打籃球、溜冰、兒童遊戲場等,是運動休閒、親子散步賞景同歡的好場所。
 
善光寺:鄰近烏日成功火車站後側坡地,視野遼闊、環境優雅,建築典雅香煙 裊繞,信眾絡繹不絕,寺內設有圖書館,為一莊嚴肅穆之佛教聖地。
==產業發展==
烏日區長期來是以農業為主,尤其是稻作更經常佔農業收獲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然而,近年來由於工商業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外流,以致農業勞動力不足,工資上漲,生產成本隨之提高。在需求方面,由於政府開放大宗農產品進口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挑戰,加上國人飲食習慣逐漸改變,國內農產品遭逢排擠,價格也受到壓抑。在成本上升與價格下跌的雙重壓力之下,農民耕種無利可圖,經營意願低落,農地使用率與農業人口也在快速減少當中。
  烏日區的工業在日治時代即奠定了基礎,相繼有碾米廠、糖廠、亞麻廠等工廠的設立。到了戰後,工業更加速發展,諸如:中和紡織廠、中興啤酒廠、永豐餘製紙廠等大型工廠的設立,加上小型工業區、家庭式加工廠、砂石廠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使烏日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伴隨工業發展而來的是各種污染問題,包括工廠排放水污染農業及民生用水、垃圾為患、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不但降低了居住的品質,也導致環保抗爭不斷。 
位處於台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等三縣市的交界地帶。自從清領時期起,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藉著水運的往來,扮演著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除了集散鄰近地區包括南屯、霧峰、大里、南投等地的農產品,也成為中國商貨經由鹿港入臺後,運銷上述地區的轉運站。昔日的湖日村有所謂的「半路店」之稱,往來的商人絡驛不絕。在鐵路、公路陸續修築之後,本區的交通地位更形重要,除了是聯絡台中、南投、彰化的必經之地,更是南屯、霧峰、大里等地的消費、購物之所。當時最熱鬧的三民街,有各式商店林立,商業活動盛極一時。目前,烏日區已發展成台中市南鄰最重要的衛星區域。而高速鐵路設站及其相關交通運輸網絡系統的建立,更突顯烏日區在鄰近三縣市中,所佔據的交通樞紐地位。
3,9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