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爱新觉罗·胤禛

移除 6,799 位元組, 4 年前
重定向页面至雍正
#REDIRECT [[File:爱新觉罗·胤禛.jpg|thumb|right|[https://img.itw01.com/images/2018/12/28/21/0652_MUTG9D_Y5JFKE6.jpg 原圖鏈結][https://itw01.com/Y5JFKE6.html「大清朝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三十日寅時(零晨3至5時),<ref>[https://www.npm.gov.tw/exh98/yongzheng/ch0201.html   國立故宮博物院 :雍正皇帝的一生]</ref>生母[[烏雅氏]],滿洲正黃旗。「胤」是康熙帝諸皇子的排行,「禛」是「以真受福」的意思。官書中記錄烏雅氏受孕與[[胤禛]]出生過程中出現種種祥瑞徵像,為胤禛在眾多兄弟的帝位鬥爭中脫穎而出留下伏筆。官修史書中描述雍正儀容奇偉,高挺鼻子、身材修長、雙耳豐垂、聲音洪亮、目光明亮有神。透過展出的雍正帝肖像,觀眾可細心觀察其外貌神韻。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一歲受封為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十二歲晉封雍親王,培養了豐富的閱歷與處事經驗,為爭取帝位奠下基石。 ==争奪儲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ref>[https://itw01.com/QZCDZE2.html  ] 隆科多為什麼選擇幫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 ]</ref>「隆科多為什麼選擇了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除了皇四子胤禛的竭力拉攏的因素之外,可能還有下面幾點原因: 第一,跟皇四子胤禛幼年經歷有關係。皇四子胤禛生母烏雅氏,起先只是宮人,後來才封了德嬪。皇四子胤禛的外祖父威武是護軍參領。皇四子胤禛雖然生母和外祖父家世並不顯赫,但他幼年時曾由孝懿仁皇后撫養。孝懿仁皇后恰恰是隆科多的姐姐。由於這層關係,隆科多很容易親近皇四子胤禛。 第二,由於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禎的支持者很多,其間權位在隆科多之上者大有人在。這樣,即使他擁立皇八子胤禩或皇十四子胤禎即位,也很難因此取得首屈一指的地位,而擁立皇四子胤禛則大為不同。皇四子胤禛集團相對較弱,顯赫官僚不多,一旦擁立成功,則隆科多必為「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稀)有大臣」,所得恩寵必多。這種情形跟當年李斯協助趙高立秦二世而摒棄扶蘇一樣,正是因為扶蘇那裏有蒙恬在而不易居首功。 第三,他了解皇十四子胤禎的劣勢和皇四子胤禛的優勢。皇十四子胤禎雖然握有重兵,大有人望,但遠在千里之外,不易順利抵京。如果自己投向皇四子胤禛,則皇四子胤禛內有部隊控制京城局勢,外有川陝總督年羹堯截斷皇十四子胤禎與京城的聯絡,大有可乘之機。年羹堯是皇四子胤禛藩邸舊人,自然替主子賣命。一旦皇十四子胤禎揮兵東向,年羹堯定會攔截,使其無成。 第四,暢春園內人員雜多,既有大臣,也有宗室,還有嬪妃,人們都對康熙皇帝病況極為關心,不易保密。這一點不如秦始皇和明成祖崩逝時的情形。他們都是在出巡或行軍途中死去,只有貼身太監和近臣知曉,易於採取措施封鎖訊息。 所以,隆科多就近不就遠,顧不得康熙皇帝的心願了,利用步軍統領的關鍵地位,假傳康熙皇帝遺旨,擁立皇四子胤禛即位。經過種種權衡考慮,關鍵時刻當機立斷,隆科多不愧有果敢眼光,一躍而成為新朝寵臣。 ==繼承皇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ref>[https://itw01.com/QSA25EI.html  胤禛獨勝,雍正的兩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祕訣]</ref> 雍正皇帝的性格具有兩面性:說是一套做是一套、明處一套暗裏一套、外朝一套內廷一套。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為他比其他兄弟聰明,而是因為他性格的兩面性。 ==雍正王朝==次年改年号雍正(1723年)。[[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ref>[https://itw01.com/VB66ZES.html  《雍正王朝》裡的職場啟示:隆科多審時度勢,佟國維李代桃僵 ]</ref>[[隆科多]]夜訪六叔[[佟國維]],佟國維讓隆科多燒四爺十三爺的冷灶,佟繼續燒八爺的熱灶。後隆科多一晚無眠,感嘆做人難,然後在大殿出賣其劉叔。結果就是,佟國維直接退休,而隆科多得以迅速直線提拔,到了奪嫡的一線陣營,終為雍正即位的重臣。  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死亡之謎==雍正十三年(1735年)胤禛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曆]]。<ref>[http://m.qulishi.com/huati/yongzheng/  雍正帝活了多少岁? 历史上 雍正 是怎么死的?]</ref>雍正在位13年,死时58岁!死亡原因众说纷纭,只知死相颇惨,七窍流血,所以很多人赞同他是吃丹药死的。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历史上雍正是怎么死的,雍正死亡之谜-雍正一生有两大疑案;一个是雍正继位疑案,一个是雍正死因疑案。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