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烏日區

增加 2,3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到了日治時期,台灣的主要的族群衝突與對立,轉而以台灣人與日本人為主軸。到了戰後,由於初期行政管理不當與後來的政治利益的衝突,主要的族群衝突與對立,成為本省人與外省人。本區以漳州人佔多數,泉州人為次,客家人最少。日治時期又有少數日人移入,本區區民與日人之間難免有衝突,但大型衝突則無。二戰後,因為本區有成功嶺軍事基地,雖然政府沒有設立眷村,但有不少榮民駐居。本省人與外省人透過教育、婚配等關係,已經融合程度頗高。另外,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工及外籍新娘,加入本區人口當中。
*地方特產
本區擁有一座 [[ 烏日啤酒廠 ]] ,位於光華街1號,盛產聞名國際的「台灣啤酒」。烏日啤酒廠從1968年(民國57年)落成後,年產量就有20萬公石,至1991年(民國80年)年產量已達到175萬公石。「台灣啤酒」的生產,從原料、水質、製程到成品,都經過很嚴格的品質管制,獲得金牌品質的聲譽。
*地方節慶
本區各廟宇的祭典日期,有的選擇神明的誕辰為祭拜日期,也有由鄉民商討農閒時進行各種祭典活動。但是每年農曆三月有一項大型的宗教活動,就是「媽祖繞境十八庄」活動。傳說早期南屯屬農業鄉,每年三、四月間常發生缺水的窘境,一旦請媽祖巡庄,所到之處即會下雨,使水道無缺水之虞,於是每年都在此季節辦理迎媽祖遶境活動。
*地方觀光景點
[[ 麻園頭溪溪濱公園 ]] :吊橋、文學步道,石雕造景、造型穿廊是散步賞景、自行車騎乘好去處,也是本區新地標 [[知高圳步道]]: 知高圳是台中市南屯區、烏日區及大肚區的農田中要灌溉水源,全長往返約有六公里、鋪有枕木的知高圳步道即是沿著圳邊修建
烏日運動公園:槌球、打籃球、溜冰、兒童遊戲場等,是運動休閒、親子散步賞景同歡的好場所。
善光寺:鄰近烏日成功火車站後側坡地,視野遼闊、環境優雅,建築典雅香煙 裊繞,信眾絡繹不絕,寺內設有圖書館,為一莊嚴肅穆之佛教聖地。
 
==產業發展==
烏日區長期來是以農業為主,尤其是稻作更經常佔農業收獲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然而,近年來由於工商業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外流,以致農業勞動力不足,工資上漲,生產成本隨之提高。在需求方面,由於政府開放大宗農產品進口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挑戰,加上國人飲食習慣逐漸改變,國內農產品遭逢排擠,價格也受到壓抑。在成本上升與價格下跌的雙重壓力之下,農民耕種無利可圖,經營意願低落,農地使用率與農業人口也在快速減少當中。
而烏日區的工業在日治時代即奠定了基礎,相繼有碾米廠、糖廠、亞麻廠等工廠的設立。到了戰後,工業更加速發展,諸如:中和紡織廠、中興啤酒廠、永豐餘製紙廠等大型工廠的設立,加上小型工業區、家庭式加工廠、砂石廠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使烏日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伴隨工業發展而來的是各種污染問題,包括工廠排放水污染農業及民生用水、垃圾為患、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不但降低了居住的品質,也導致環保抗爭不斷。
位處於台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等三縣市的交界地帶。自從清領時期起,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藉著水運的往來,扮演著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除了集散鄰近地區包括南屯、霧峰、大里、南投等地的農產品,也成為中國商貨經由鹿港入臺後,運銷上述地區的轉運站。昔日的湖日村有所謂的「半路店」之稱,往來的商人絡驛不絕。在鐵路、公路陸續修築之後,本區的交通地位更形重要,除了是聯絡台中、南投、彰化的必經之地,更是南屯、霧峰、大里等地的消費、購物之所。當時最熱鬧的三民街,有各式商店林立,商業活動盛極一時。目前,烏日區已發展成台中市南鄰最重要的衛星區域。而高速鐵路設站及其相關交通運輸網絡系統的建立,更突顯烏日區在鄰近三縣市中,所佔據的交通樞紐地位。
3,9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