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次編輯
變更
新乡
,创建页面,内容为“'''新乡'''<BR>新乡市,是河南省地级市。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中心位于北纬35°18′,东经113°54′,南临黄河,与郑州市、…”
'''新乡'''<BR>新乡市,是河南省地级市。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中心位于北纬35°18′,东经113°54′,南临黄河,与郑州市、开封市隔河相望。<BR>新乡市历史悠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遗址留存,是《诗经》重要发源地之一,流行于古代新乡地区的诗歌,占国风的四分之一。反映朝代兴衰更迭的牧野之战、张良刺秦、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20处,A级旅游景区19个。截至2018年,新乡市辖12个县(市、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人口617.34万人,常住人口579.41万人<BR>新乡,河南省省辖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紧邻河南省会郑州,建国初期为平原省省会。新乡是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区重要城市,也是豫北的经济、教育、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城市规模排名河南省第三位。<BR>新乡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电池工业之都、中国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等多项荣誉。<BR>2014年,新乡市市区面积422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40平方公里,新乡中心城区人口120万人,四个市辖区,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辖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平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BR>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新乡市<BR>
面积:
8269平方千米<BR>
外文名称:
Xinxiang City<BR>
人口
600.43万(2013年底)<BR>
别名
牧野<BR>
方言
晋语,中原官话<BR>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BR>
政府驻地
平原路与新中大道交叉路口西南<BR>
火车站
新乡站,高铁新乡东站<BR>
电话区号
0373<BR>
车牌代码
豫G<BR>
邮政区码
453000<BR>
地理位置
北纬N35°东经E113°<BR>
行政代码
410700<BR>
大学
河师大 新医 河科院 新乡学院<BR>
市委书记
张国伟<BR>
市长
王登喜<BR>
市树
国槐<BR>
市花
石榴花<BR>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BR>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气候<BR>
所属地区
中原地区,豫北地区<BR>
著名景点
八里沟、九莲山、万仙山、比干庙、潞王陵、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BR>
下辖地区
四区,两市,六县<BR>
机场
新郑国际机场、郑州上街机场<BR>
==历史沿革==
新乡名称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太平寰宇记》卷56:新乡县“取新中乡以为名”。西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BR>
原始社会中期,全市大部分区域已进入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即传说的尧、舜时期,我国分为九洲,全地域今之新乡、获嘉、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市区属冀州,今之延津、封丘、原阳县西部属兖州,长垣、原阳县东部属豫州。<BR>
夏代,全区是夏族活动的中心区域。相传夏后氏之世,古封父国,即在今封丘县境内。夏末有名的鸣条之战,就是在封丘进行的,最后桀败,夏亡。<BR
>商朝,全区大部属畿内地。这时的小城邑有牧(今卫辉市北)、凡(今辉县市南樊城)、宁(今获嘉县西)、鸣条(今封丘县东)、封父(今封丘县西)等<BR>
周朝,分殷畿内地为三个诸侯国,以监殷民,史称“三监”。即武王之弟管叔封于庸城(今市区、新乡县、卫辉市一带),蔡叔封于卫(今滑县、淇县一带),霍叔封于邶(汤阴县东)。武工死后,“三监”判周,周公讨平“三监”,将其他全部封给他的弟弟康叔。康叔居于卫(今淇县),全区即为卫地。当时区内的小诸侯国和一些小城邑还有凡、共(今辉县市)、胙(今延津城东三十五里大城村)和封父等。
<BR>
春秋战国,西周分封的许多诸侯国日益强大,出现了诸侯林立、大国争霸的局面。今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封丘 、长垣和延津北部当时属卫,延津南部及原阳属郑。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后,晋国逐渐称霸中原,本区全属晋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连年征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今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原阳、延津属魏 ,封丘、长垣先属韩,继尔属魏。公元前266年后,全区均属秦有。<BR>
秦统一中国,分中国为36郡,后增至40郡,都下设县,全区当时设有8个县,分属三川郡和东郡。属三川郡的有修武(今获嘉和新乡市区及新乡县西南部)、汲(今卫辉市和新乡县北部,另说属东郡东境)、共(今辉县市)、卷(今原阳西)和阳武(今原阳)。属东部的有酸枣(今延津,另说先属三川、后属东郡)、平丘(今封丘东)、长垣.<BR>
西汉汉全国设司隶部和13刺史部,部辖郡,郡辖县。全区当时设12县,分属2部、4郡。属司隶部何内郡(郡治怀县)的有汲(今 卫辉市和新乡县部分)、共(今辉县市)、获嘉(始置,今新乡市区及新乡县西南部)、修武(今获嘉)4县。属司隶部河南郡(郡治洛阳)的有原武(今原阳)、阳武(今原阳东南)和卷(今原阳西)3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郡治陈留)的有封丘(今封丘一部分)、平丘(今封丘东部)和酸枣(今延津)、长垣4县。属兖川刺史部东郡(郡制濮阳)的有燕(今延津城东北)。东汉除司隶部改为司隶校尉部,河南郡改为河南尹外,其他与西汉大体相同。<BR>
三国时期,全区属魏。设有12县,先后分属3州、3郡、1尹、1国。汲、获嘉、共、修武4县先属司州(州治洛阳)河内郡,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郡治淇县)改属冀州(治今河北冀县),4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原阳西)、原武、阳武3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东北)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4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BR西晋时期,全区设10县,分属2州、3郡、1国,属司州汲郡的有汲、共、获嘉、修武4县,属司州荥阳郡时有卷(原武省人)和阳武2县。属兖州陈留郡的有酸枣、封丘、长垣3县,属兖州濮阳国的有东燕(今延津境)。<BR>
“十六国”时期,全区先后曾属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当时战乱频仍,郡县区划变化不大,多沿晋制。<BR北魏,全区设有11县,分属司州(治洛阳)的3郡。属汲郡的有汲、获嘉、共、南修武(今获嘉)4县。属东郡的有酸枣、南燕、封丘和长垣4县。属荥阳郡的有原武(孝昌中复置)、卷和阳武3县。公元543年,北魏分为东西魏,全区当时均属东魏。设11县分属3州、 6郡。属司州(治邺,今安阳市)汲郡(治今浚县枋城)的有汲、获嘉、南修武3县,属司州林虑郡(治林县)的有共县。属司州东郡(治滑县老城)的有酸枣、南燕、长垣3县。属梁州(治大梁)除留郡的有封丘。属司州荥阳郡的有卷县。属北豫州(治成皋)广武郡的有原武和阳武。另外、兴和二年曾侨置义州和伍城郡于汲。<BR>
北朝,全区设有5县分属3郡。属汲郡的有伍城(废义州,省汲入伍城)和共县。属广宁郡(治原山阳)的有修武县,移修武(原治今获嘉)治今修武县(北齐废获嘉又废北修武和山阳,今获嘉及新乡西南归入修武县)。属广武郡的有阳武(北齐废卷入荥阳,废原武入阳武)。属东郡的有南燕(北齐废封丘、酸枣入南燕)、长垣。后北周废广宁郡,于南修武(今获嘉)置修武郡,改阳武属郑州。<BR>
隋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重新调整了行政区划。全区当时设10县分属4郡,属河内郡的有获嘉(开皇初,废修武郡,改 名获嘉,此后,获嘉均指今获嘉县)、新乡(开皇初,始置新乡县,治古新乐城)、共城(开皇六年改共县为共城县)3县。属东郡(治白马县,今滑县境)的有封丘、胙城(旧称东燕,开皇十八年改名)、长垣(一度称匡城)3县。属荥阳郡的有酸枣、阳武和原武3县。属汲郡(郡治卫县,今淇县东)的有汲(改伍城为汲)、隋兴(今汲县境,开皇十六年置,寻又析置阳源县,大业初省人)2县。<BR>
唐代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道、州(府)、县三级体制,全区当时设10县,先后分属2道7州。属河北道怀州(州治河内,短时期曾属都畿道)的有获嘉县,属卫州(州治卫县,今淇县境,贞观元年移治汲县)的有汲(省隋兴入汲)、共城、新乡3县。(武德元年在汲县治义州,辖汲县和新乡,四年废义州,在获嘉置殷州,辖获嘉、新乡、共城等县,贞观元年废。)属河南道滑州(治白马,滑县境)的有胙城、酸枣、匡城,长垣(贞观八年废长垣入匡城)4县。属河南郑州(治管城,即今郑州,一度属畿内道)的有原武、阳武2县,属 州(州治浚仪,今开封西北)有封丘。<BR>
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道、州(府)、县三级体制,全区当时设10县,先后分属2道7州。属河北道怀州(州治河内,短时期曾属都畿道)的有获嘉县,属卫州(州治卫县,今淇县境,贞观元年移治汲县)的有汲(省隋兴入汲)、共城、新乡3县。(武德元年在汲县治义州,辖汲县和新乡,四年废义州,在获嘉置殷州,辖获嘉、新乡、共城等县,贞观元年废。)属河南道滑州(治白马,滑县境)的有胙城、酸枣、匡城,长垣(贞观八年废长垣入匡城)4县。属河南郑州(治管城,即今郑州,一度属畿内道)的有原武、阳武2县,属 州(州治浚仪,今开封西北)有封丘。<BR>
五代时期,全区设10县分属4州、1府。属怀州的有获嘉、共县,属滑州的有胙城,属郑州的有原武,属卫州的有汲县、新乡,属开封府的有酸枣(后唐时曾属滑州)、阳武(后唐属 州)、封丘、长垣(一度与匡城治)4县。<BR>
宋朝,分全国为24路,路辖州(府),州(府)辖县,当时全区设10地县分属3路、1府、3州。属京畿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政和七年由酸枣县改)、鹤丘(建隆元年为避太祖讳,改匡城为鹤丘,寻复曰长垣)。属京西北路郑州的有原武,属京西北路滑州的有胙城。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获嘉和共城。<BR>
金时,建5京,置14总管府,共为19路,路辖州(府),州(府)辖县。全区当时设10县分属2路、1府、2州。属南京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贞佑三年升为延州,州治今原阳城东北延州村,辖延津、原武、阳武)、长垣(公元1194年,明昌五年,因黄河改道,改属大名府开州)。属南京路郑州的有原武。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苏门(由共城改,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河平,明昌三年改为苏门、贞佑三年九月升为辉州)、获嘉、胙城(初属开封府,后属卫洲,贞佑五年为卫州倚郭)。<BR>
元代,立中书省1个,行中书省11个。省辖路,路辖县,也有路辖州,州又辖县的。全区当时没9县分属直隶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属直隶中书省卫辉路的有新乡、汲县、获嘉、胙城4县和辉州(省苏门县入辉州)。属直隶中书省大名路的有长垣,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梁路(一度称南京路)的有原武、阳武、延津、封丘4县。<BR>
明代洪武初,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京师和13布政使司,并改路为府,司辖府(州),府(州)辖县。全区设10县分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卫辉府和开州。属开封府的有阳武、原武、封丘和延津4县,属卫辉府的有汲县、胙城、新乡、获嘉、辉县(元代辉州改)5县。康京师开州的有长垣县。<BR>
清代,全区设9县分属2省、3府。原武(雍正二年由开封府来属)和阳武(乾隆四十八年由开封府来属)属河南省怀庆府。汲县、新乡、辉县、获嘉、延津(雍正二年来属,五年废胙城入延津)和封丘(乾隆四十九年来属)属河南省卫辉府。长道腐直隶省大名府。<BR>
1950年,原武、阳武合并为原阳县。<BR>
1952年,平原省撤销,新乡、安阳、濮阳专区改属河南省。新乡归河南省直辖。同时新乡专署迁驻新乡,所辖除封丘、长垣归濮阳专区外,其它各县均归属新乡专区。<BR>
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封丘、长垣改属新乡专区。<BR>
1955年,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BR>
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为新乡专区,全境属之。<BR>
1960年,撤销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并入新乡。<BR>
1961年10月,恢复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同时新、安两专分治。新乡和获嘉、辉县、新乡、汲县、原阳、延津、封丘归新乡专区。长垣县归安阳专区。<BR>
1967年,新乡专区改名新乡<BR>
1974年,新乡改为省地双重领导<BR>
1978年1月,又改归新乡地区领导。<BR>
1983年9月,新乡县和汲县划归新乡领导。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仍隶属新乡地区。<BR>
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BR>
1986年2月,撤销新乡地区,新乡辖新乡县、汲县、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长垣8县。<BR>
1988年11月,汲县改为卫辉市,辉县改为辉县市,隶属关系未变。<BR>
2014年,长垣县被划为省直管县。<BR>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新乡市<BR>
面积:
8269平方千米<BR>
外文名称:
Xinxiang City<BR>
人口
600.43万(2013年底)<BR>
别名
牧野<BR>
方言
晋语,中原官话<BR>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BR>
政府驻地
平原路与新中大道交叉路口西南<BR>
火车站
新乡站,高铁新乡东站<BR>
电话区号
0373<BR>
车牌代码
豫G<BR>
邮政区码
453000<BR>
地理位置
北纬N35°东经E113°<BR>
行政代码
410700<BR>
大学
河师大 新医 河科院 新乡学院<BR>
市委书记
张国伟<BR>
市长
王登喜<BR>
市树
国槐<BR>
市花
石榴花<BR>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BR>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气候<BR>
所属地区
中原地区,豫北地区<BR>
著名景点
八里沟、九莲山、万仙山、比干庙、潞王陵、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BR>
下辖地区
四区,两市,六县<BR>
机场
新郑国际机场、郑州上街机场<BR>
==历史沿革==
新乡名称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太平寰宇记》卷56:新乡县“取新中乡以为名”。西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BR>
原始社会中期,全市大部分区域已进入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即传说的尧、舜时期,我国分为九洲,全地域今之新乡、获嘉、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市区属冀州,今之延津、封丘、原阳县西部属兖州,长垣、原阳县东部属豫州。<BR>
夏代,全区是夏族活动的中心区域。相传夏后氏之世,古封父国,即在今封丘县境内。夏末有名的鸣条之战,就是在封丘进行的,最后桀败,夏亡。<BR
>商朝,全区大部属畿内地。这时的小城邑有牧(今卫辉市北)、凡(今辉县市南樊城)、宁(今获嘉县西)、鸣条(今封丘县东)、封父(今封丘县西)等<BR>
周朝,分殷畿内地为三个诸侯国,以监殷民,史称“三监”。即武王之弟管叔封于庸城(今市区、新乡县、卫辉市一带),蔡叔封于卫(今滑县、淇县一带),霍叔封于邶(汤阴县东)。武工死后,“三监”判周,周公讨平“三监”,将其他全部封给他的弟弟康叔。康叔居于卫(今淇县),全区即为卫地。当时区内的小诸侯国和一些小城邑还有凡、共(今辉县市)、胙(今延津城东三十五里大城村)和封父等。
<BR>
春秋战国,西周分封的许多诸侯国日益强大,出现了诸侯林立、大国争霸的局面。今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封丘 、长垣和延津北部当时属卫,延津南部及原阳属郑。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后,晋国逐渐称霸中原,本区全属晋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连年征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今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原阳、延津属魏 ,封丘、长垣先属韩,继尔属魏。公元前266年后,全区均属秦有。<BR>
秦统一中国,分中国为36郡,后增至40郡,都下设县,全区当时设有8个县,分属三川郡和东郡。属三川郡的有修武(今获嘉和新乡市区及新乡县西南部)、汲(今卫辉市和新乡县北部,另说属东郡东境)、共(今辉县市)、卷(今原阳西)和阳武(今原阳)。属东部的有酸枣(今延津,另说先属三川、后属东郡)、平丘(今封丘东)、长垣.<BR>
西汉汉全国设司隶部和13刺史部,部辖郡,郡辖县。全区当时设12县,分属2部、4郡。属司隶部何内郡(郡治怀县)的有汲(今 卫辉市和新乡县部分)、共(今辉县市)、获嘉(始置,今新乡市区及新乡县西南部)、修武(今获嘉)4县。属司隶部河南郡(郡治洛阳)的有原武(今原阳)、阳武(今原阳东南)和卷(今原阳西)3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郡治陈留)的有封丘(今封丘一部分)、平丘(今封丘东部)和酸枣(今延津)、长垣4县。属兖川刺史部东郡(郡制濮阳)的有燕(今延津城东北)。东汉除司隶部改为司隶校尉部,河南郡改为河南尹外,其他与西汉大体相同。<BR>
三国时期,全区属魏。设有12县,先后分属3州、3郡、1尹、1国。汲、获嘉、共、修武4县先属司州(州治洛阳)河内郡,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郡治淇县)改属冀州(治今河北冀县),4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原阳西)、原武、阳武3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东北)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4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BR西晋时期,全区设10县,分属2州、3郡、1国,属司州汲郡的有汲、共、获嘉、修武4县,属司州荥阳郡时有卷(原武省人)和阳武2县。属兖州陈留郡的有酸枣、封丘、长垣3县,属兖州濮阳国的有东燕(今延津境)。<BR>
“十六国”时期,全区先后曾属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当时战乱频仍,郡县区划变化不大,多沿晋制。<BR北魏,全区设有11县,分属司州(治洛阳)的3郡。属汲郡的有汲、获嘉、共、南修武(今获嘉)4县。属东郡的有酸枣、南燕、封丘和长垣4县。属荥阳郡的有原武(孝昌中复置)、卷和阳武3县。公元543年,北魏分为东西魏,全区当时均属东魏。设11县分属3州、 6郡。属司州(治邺,今安阳市)汲郡(治今浚县枋城)的有汲、获嘉、南修武3县,属司州林虑郡(治林县)的有共县。属司州东郡(治滑县老城)的有酸枣、南燕、长垣3县。属梁州(治大梁)除留郡的有封丘。属司州荥阳郡的有卷县。属北豫州(治成皋)广武郡的有原武和阳武。另外、兴和二年曾侨置义州和伍城郡于汲。<BR>
北朝,全区设有5县分属3郡。属汲郡的有伍城(废义州,省汲入伍城)和共县。属广宁郡(治原山阳)的有修武县,移修武(原治今获嘉)治今修武县(北齐废获嘉又废北修武和山阳,今获嘉及新乡西南归入修武县)。属广武郡的有阳武(北齐废卷入荥阳,废原武入阳武)。属东郡的有南燕(北齐废封丘、酸枣入南燕)、长垣。后北周废广宁郡,于南修武(今获嘉)置修武郡,改阳武属郑州。<BR>
隋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重新调整了行政区划。全区当时设10县分属4郡,属河内郡的有获嘉(开皇初,废修武郡,改 名获嘉,此后,获嘉均指今获嘉县)、新乡(开皇初,始置新乡县,治古新乐城)、共城(开皇六年改共县为共城县)3县。属东郡(治白马县,今滑县境)的有封丘、胙城(旧称东燕,开皇十八年改名)、长垣(一度称匡城)3县。属荥阳郡的有酸枣、阳武和原武3县。属汲郡(郡治卫县,今淇县东)的有汲(改伍城为汲)、隋兴(今汲县境,开皇十六年置,寻又析置阳源县,大业初省人)2县。<BR>
唐代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道、州(府)、县三级体制,全区当时设10县,先后分属2道7州。属河北道怀州(州治河内,短时期曾属都畿道)的有获嘉县,属卫州(州治卫县,今淇县境,贞观元年移治汲县)的有汲(省隋兴入汲)、共城、新乡3县。(武德元年在汲县治义州,辖汲县和新乡,四年废义州,在获嘉置殷州,辖获嘉、新乡、共城等县,贞观元年废。)属河南道滑州(治白马,滑县境)的有胙城、酸枣、匡城,长垣(贞观八年废长垣入匡城)4县。属河南郑州(治管城,即今郑州,一度属畿内道)的有原武、阳武2县,属 州(州治浚仪,今开封西北)有封丘。<BR>
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道、州(府)、县三级体制,全区当时设10县,先后分属2道7州。属河北道怀州(州治河内,短时期曾属都畿道)的有获嘉县,属卫州(州治卫县,今淇县境,贞观元年移治汲县)的有汲(省隋兴入汲)、共城、新乡3县。(武德元年在汲县治义州,辖汲县和新乡,四年废义州,在获嘉置殷州,辖获嘉、新乡、共城等县,贞观元年废。)属河南道滑州(治白马,滑县境)的有胙城、酸枣、匡城,长垣(贞观八年废长垣入匡城)4县。属河南郑州(治管城,即今郑州,一度属畿内道)的有原武、阳武2县,属 州(州治浚仪,今开封西北)有封丘。<BR>
五代时期,全区设10县分属4州、1府。属怀州的有获嘉、共县,属滑州的有胙城,属郑州的有原武,属卫州的有汲县、新乡,属开封府的有酸枣(后唐时曾属滑州)、阳武(后唐属 州)、封丘、长垣(一度与匡城治)4县。<BR>
宋朝,分全国为24路,路辖州(府),州(府)辖县,当时全区设10地县分属3路、1府、3州。属京畿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政和七年由酸枣县改)、鹤丘(建隆元年为避太祖讳,改匡城为鹤丘,寻复曰长垣)。属京西北路郑州的有原武,属京西北路滑州的有胙城。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获嘉和共城。<BR>
金时,建5京,置14总管府,共为19路,路辖州(府),州(府)辖县。全区当时设10县分属2路、1府、2州。属南京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贞佑三年升为延州,州治今原阳城东北延州村,辖延津、原武、阳武)、长垣(公元1194年,明昌五年,因黄河改道,改属大名府开州)。属南京路郑州的有原武。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苏门(由共城改,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河平,明昌三年改为苏门、贞佑三年九月升为辉州)、获嘉、胙城(初属开封府,后属卫洲,贞佑五年为卫州倚郭)。<BR>
元代,立中书省1个,行中书省11个。省辖路,路辖县,也有路辖州,州又辖县的。全区当时没9县分属直隶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属直隶中书省卫辉路的有新乡、汲县、获嘉、胙城4县和辉州(省苏门县入辉州)。属直隶中书省大名路的有长垣,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梁路(一度称南京路)的有原武、阳武、延津、封丘4县。<BR>
明代洪武初,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京师和13布政使司,并改路为府,司辖府(州),府(州)辖县。全区设10县分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卫辉府和开州。属开封府的有阳武、原武、封丘和延津4县,属卫辉府的有汲县、胙城、新乡、获嘉、辉县(元代辉州改)5县。康京师开州的有长垣县。<BR>
清代,全区设9县分属2省、3府。原武(雍正二年由开封府来属)和阳武(乾隆四十八年由开封府来属)属河南省怀庆府。汲县、新乡、辉县、获嘉、延津(雍正二年来属,五年废胙城入延津)和封丘(乾隆四十九年来属)属河南省卫辉府。长道腐直隶省大名府。<BR>
1950年,原武、阳武合并为原阳县。<BR>
1952年,平原省撤销,新乡、安阳、濮阳专区改属河南省。新乡归河南省直辖。同时新乡专署迁驻新乡,所辖除封丘、长垣归濮阳专区外,其它各县均归属新乡专区。<BR>
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封丘、长垣改属新乡专区。<BR>
1955年,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BR>
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为新乡专区,全境属之。<BR>
1960年,撤销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并入新乡。<BR>
1961年10月,恢复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同时新、安两专分治。新乡和获嘉、辉县、新乡、汲县、原阳、延津、封丘归新乡专区。长垣县归安阳专区。<BR>
1967年,新乡专区改名新乡<BR>
1974年,新乡改为省地双重领导<BR>
1978年1月,又改归新乡地区领导。<BR>
1983年9月,新乡县和汲县划归新乡领导。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仍隶属新乡地区。<BR>
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BR>
1986年2月,撤销新乡地区,新乡辖新乡县、汲县、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长垣8县。<BR>
1988年11月,汲县改为卫辉市,辉县改为辉县市,隶属关系未变。<BR>
2014年,长垣县被划为省直管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