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電鰻

增加 3,97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電鰻'''([[學名]]:''Electrophorus electricus'') 属于裸背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 是一種以能短暫強力放[[電]]而聞名的[[淡水魚]]類。體型粗圓而長,最大可長達250[[公分]]左右,棲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流域,生性[[晝伏夜出]],以捕食小魚為主 。电鳗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盘点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世界上已知的发电鱼类达数十种,其他会放电的鱼类还有[[电鲶]]、[[电鳐]]等
電鰻雖名為“[[鰻]]”,但並不是[[鰻]]的一種,在[[生物分類]]上電鰻和[[鯰魚]]更為接近,皆置於[[骨鳔总目]]之下。儘管如此,電鰻不能叫作電鯰,因為[[電鯰]]已是存在於[[非洲]]的魚類名稱。
電鰻之所以能不被自己或同類[[觸電|電到]],那是因為電鰻體內的[[脂肪組織]]有很好的[[絕緣]]作用,而且電鰻本身已很適應微弱的帶電環境。
 
==外形特征==
电鳗行动迟缓,栖息于缓流的淡水水体中,并不时上浮水面,吞入空气,进行呼吸。体长可达2.5公尺,体重可达20千克,整体圆柱形,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背鳍]]、[[尾鳍]]退化,但占体全长近4/5的尾,其下缘有一长形臀鳍,依靠臀鳍的拨动而游动。尾部具发电器,来源于肌肉组织,并受脊神经支配。 体有两对形状为长梭形的发电器,位于尾部脊髓两侧。
 
特别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提到的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组成,薄片之间有结缔组织相隔,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生150毫伏的[[电压]],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分布范围==
全世界的电鳗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了欧洲电鳗及美洲电鳗分布在大西洋外,其余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域,南美洲亚马孙河和圭亚那河、奥里诺科河流域也有分布。
 
==生活环境==
电鳗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溯河到淡水内长大,电鳗在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往往昼伏夜出,喜欢流水、弱光、穴居,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潜逃能力很强。
 
电鳗的生存环境极其粗放,大多为浑浊、缓流的水域,这种地方给它带来了两个特点:第一是眼睛基本没什么用了,很早就退化了,必须依靠微弱的电流探知周围环境,所以电鳗的电路其实是长时开放的;第二就是这么脏的水里肯定也长不出什么好看的颜色,所以电鳗的体色十分一般,上体灰黑,下腹桔黄,是很通俗的色彩。
 
==捕食特点==
电鳗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的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种生理需要。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这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
 
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后,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强度的特点,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待电鳗放完电精疲力尽时,直接捕捉。
 
==天敌==
电鳗除了人类几乎没有任何天敌。电鳗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可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据网友拍摄的一段视频显示,一条鳄鱼观察着旁边的电鳗,猛地将其一把咬住,不料被电流击得浑身颤抖。不一会儿便被电死了。
 
==饲养方法==
人工饲养中电鳗对水体更没什么要求,微酸至中性水质,15℃以上的水温——这个温度甚至冬天家里有暖气的话连加热棒都不用放——然后过滤系统尽量提供缓动的水流即可。电鳗还会直接呼吸空气,连水体容氧的问题都不必担心。它们的肛门虽然就在胸腹部下方,消化道极短,但还是挺能吃的。并且由于它没有牙齿,不能牢固咬住猎物,所以每电击必至对方于死地,投喂时务必小心,不要自己把手放进水里。
==經濟利用==
6,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