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鉤枝藤科

移除 10 位元組, 4 年前
新條目
該科植物均為[[無毛藤本]]。<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2%A9%E6%9E%9D%E8%97%A4%E7%A7%91 |title=鉤枝藤科簡介|date=|work=中藥360}}</ref>枝具環狀鉤。單葉互生,全緣無柄;托葉​​小而早落。花兩性,輻射對稱,呈二歧狀分枝地圓錐狀穗狀花序。結堅果,為萼筒所包被;有近球形種子1個,革質外種皮。
== 簡介 == 鉤藤又稱[[釣藤]]、鉤丁,[[File:鉤枝藤科002.jpg | thumb | 300px | 鉤枝藤科   <br> [https://www.zhongyao360.com/z/gouteng/   原圖鏈接]  ]]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及同屬多種植物的嫩枝條,其變態枝呈鉤狀,成對或單生於葉腋,向下彎曲,故稱為“鉤藤”。每年春、秋季採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藤莖,曬乾即可入藥。<ref>{{cite web|url=https://www.zhongyao360.com/z/gouteng/ |title=鉤枝藤科簡介|date=|work=百度百科}}</ref>
== 別名 == 釣藤,吊藤,鉤藤鉤子,釣鉤藤,[[鶯爪風]],嫩鉤鉤,金鉤藤,掛鉤藤,鉤丁,倒掛金鉤,鉤耳
== 名稱考證 ==
鉤藤(《本草原始》),釣藤(《本草經集注》)、吊藤(陶弘景)、鉤藤鉤子(《[[小兒藥證直訣]]》)、釣鉤藤(《[[滇南本草]]》)、鶯爪風(《[[草木便方]]》)、嫩鉤鉤(《[[飲片新參]]》)、金鉤藤(《[[貴州民間方藥集]]》)、掛鉤藤(《藥材學》)、鉤丁(《[[陝西中藥志]]》)、[[倒掛金鉤]]、鉤耳(《湖南藥物誌》)
【採收儲藏】春、秋採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藤莖,曬乾,或置鍋內蒸後再曬乾。
== 鉤藤的功效與作用==
鑑別應用:鉤藤與菊花、兩藥均能平肝和疏泄風熱之邪,對於肝經風火上炎之頭痛目眩及風熱外感頭痛目赤證,常相伍為用。但鉤藤偏於熄風止痙,菊花偏於疏風泄熱。
== 臨床應用==
用於熱證抽搐。無論小兒或成分的高熱抽搐,都常用鉤藤。小兒急驚風尤為多用,在小兒高熱而有抽搐傾向者,用鉤藤有預防作用,對程度較輕的抽搐也有止痙作用。但對抽搐較重者,鉤藤的止痙作用較弱。又單用效力不甚顯著,須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蠍,以加強清熱,止痙作用,方如羚角鉤藤湯。
用於肝風暈眩,治高血壓所致的頭暈眩,取其有降血壓的鎮靜作用。對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幫助。常配桑葉、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如肝陽上亢較顯著,兼有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苔黃、脈弦數,則更配石膏清熱、茯神鎮靜,方入鉤藤散。
(二) === 藥理作用==
* 鎮靜和抗驚厥
本品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而無催眠功效,能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動,增加戊巴比妥的入睡率。
本品醇浸劑皮下注射能防治實驗性豚鼠癲癇的發生。鉤藤注射液有抗電驚厥的作用。本品醇浸劑有一定的對抗戊四氮、戊四唑所致的驚厥作用,且與牛膝同用有明顯的協同作用。
* 降壓
本品水煎劑麻醉犬靜注後血壓可明顯降低30%—40%,持續3—4小時以上。鉤藤總鹼也有顯著的降壓作用。並呈現降低-上升-再降低之三相變化。
本品降壓的機制是多方面的:①鉤藤可抑制高血壓大鼠紋狀體、視丘、海馬區域內的鈣通道而發揮降壓作用;②鉤藤吲哚生物鹼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③二氫柯南因可選擇地阻斷α1腎上腺素能受體,毛鉤藤鹼能抑制幾種興奮劑所致的血管收縮;④鉤藤鹼和異鉤藤鹼對心臟的負性變時變力作用,對血壓也有一定的影響。
* 對心臟
(1)對心律的作用:本品可減慢豚鼠離體心房的自發節律,抑制心房的收縮力,並且不被阿托品所阻斷。可非競爭性地拮抗異丙腎上腺素正性變時作用,其負性變時和變力作用,可能與抑制心肌細胞膜鈣轉運有關。
(2)抗心律失常:鉤藤總鹼對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化鈣誘發的室顫具有明顯的預防作用。
* 抗聚抗栓作用
鉤藤鹼能明顯抑制花生四烯酸、膠原和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對ADP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解聚作用,並且比阿司匹林略強,與天麻合用抑制聚集的作用增強。鉤藤鹼還能明顯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這些可能都是鉤藤防止血栓形成的積極因素。
* 毒性作用
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數致死量:鉤藤煎劑為29.0±0.8克/公斤:鉤藤總鹼為144.2±3.1毫克/公斤:鉤藤鹼為162.3毫克/公斤:總鹼口服為514.6± 29.1毫克/公斤。在亞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鉤藤煎劑灌胃2次,每次5克/公斤(比治療量大2.5倍),連服10天,無中毒症狀。鉤藤鹼50毫克/公斤連續給14天、不引起大鼠內臟的病理改變,劑量加倍,雖肝臟有輕度炎症變化,停藥後即恢復正常;對飲食、體重及外觀行為均無影響。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