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格律

增加 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格律.jpg|26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3m6.ddimg.cn/25/3/1130889796-1_w_1.jpg 原图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0889796.html 来自 当当 的图片]]]
''' 格律 ''' ,指韵文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 [[ 古体诗 ]] 、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格律本来自音乐,在 [[ 音乐 ]] 散佚后,经研究者总结古 [[ 诗歌 ]] 的共同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
==要素==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 近体诗 ]] 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律诗的格律==
律诗共可分为四种不同的音韵格式,即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仄收式和平起平收式。它们均由四种句式组成:仄仄脚、平平脚、仄平脚和平仄脚。除仄平脚外,其余句式首字的平仄均可更换。其余如变格、变体、拗救等,不再详述。
[[ 律诗 ]] 在押韵上,只允许押平韵,且一般要求押《平水韵》,比词、 [[ 散曲 ]] 的韵严格。
律诗在格式上,保留了 [[ 骈体 ]] 文章、诗歌的特点,要求颔联(第二联)、颈联(第三联)两联严格对仗。
==词、散曲的格律==
[[ ]] 和散曲的格式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词牌名和曲牌名下,字数、句式、平仄和韵各不相同,具体可查找各词牌和曲牌,如:《 [[ 定风波 ]] 》。押韵上,词依《词林正韵》,散曲依《 [[ 中原音韵 ]] 》。
诗不比词、散曲的韵严格,其实近体诗仅粗略区分平、仄二声韵,词和散曲却必须细分阴平、阳平,及仄之上去入。其中词还可常见古人在依谱填词时有“借入声为平声”的通用法则﹙请参宋词﹚。
 
===词牌分类===
按词牌分类,根据两部较全面的词谱文献统计,《 [[ 词律 ]] 》收唐至元末词牌共660调,1186体; [[ 词谱 ]] 》收唐至元末词牌共826调,2306体。
按字数多少分类: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以下为小令,59-90 ~90 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字数多少不一,差异颇大。最短的《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最长的《 [[ 莺啼序 ]] 》有240个字。
按节奏兼顾长短的分类:唐宋词中常见到的有“令、引、近、慢、序”等词牌。“令”即一般字数较少的小令,如《 [[ 十六字令 ]] 》、《 [[ 调笑令 ]] 》等。《毛泽东诗词 选》中也有三首《十六字令》。“引”来源于大型 [[ 乐曲 ]] 的前奏,就是引子的意思。一般每片六拍。“近”一般属中调,如《 [[ 好事近 ]] 》、《 [[ 祝英台近 ]] 》等。“慢”即慢曲、慢调,一般多为长调。每片八拍,节奏舒缓。“序”是从唐宋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制成的,一般均为长调。
按词的分片分类:有单调、上下片、三片、四片等不同的结构。分片也叫分段。一首词也可称做 [[ 一阕 ]] ,一阕词的上下段或上阕、下阕,不分上下阕的即为单调,重叠的称双调,三片、四片的也称三叠、四叠。
==视频==
247,591
次編輯